雙重上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幾年,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業,紛紛選擇二次上市,實現了港股美股兩同步上市的目標。但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二次上市似乎不太吃香,市場開始對雙重上市重視起來。在阿里巴巴宣布雙重上市之前,已有包括百濟神州、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實現了雙重上市。
從雙重上市與二次上市的區別分析,二次上市主要采取的是存托憑證的形式,而且采取二次上市的方式完成上市的目標,企業所受到的政策限制比較少,監管約束相對寬松一些。
與之相比,雙重上市需要完全滿足兩地市場的監管要求,其實跟本地上市沒有太大的區別。從企業的角度思考,選擇雙重上市的形式上市,主要考慮到定價權的問題,兩地市場之間的股價表現也可以顯得更加獨立,兩地市場的價格波動關聯性也會有所下降。
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雙重上市的方式,也許與海外市場的監管環境收緊因素有關,甚至為未來可能存在的退市風險提前做好準備。
之前,《外國公司問責法修正案》通過,給遠赴海外市場上市的中概股企業敲響了警鐘。從這一問責法修正案內容來看,如果上市公司連續三年不符合美國審計法的,將可能被摘牌。簡單來說,就是SEC對不遵守規則的公司退市時限最長為三年。
只要這個不明朗的外部政策環境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那么中概股仍然存在被摘牌的風險。從中概股企業的角度出發,也不得不做好打算,常見的處理辦法,包括私有化退市、二次上市以及雙重上市等等。
相對于私有化退市與二次上市,雙重上市似乎是比較好的應對辦法。
從實際操作中,雙重上市的靈活性更強,企業選擇雙重上市之后,即使未來可能遭到美股市場的摘牌,也不會影響到港股市場的價格獨立性,間接提升了風險防御的效果。
或者,從上市公司的角度考慮,最終選擇雙重上市的辦法,也許為外部市場可能存在的摘牌風險做好準備。此外,因雙重上市的要求比較嚴格,且完全滿足兩地市場的監管要求進行操作,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為企業納入港股通渠道或者為未來回歸A股上市帶來了一定的便捷性。
時至目前,百濟神州已經完成了三地上市的目標,從中概股企業的角度出發,如果可以在多地市場完成上市的計劃,也會大大拓寬企業自身的融資渠道,明顯提升上市公司自身的融資效率。
隨著阿里巴巴最終選擇了雙重上市的方式,既可以把定價權轉移到國內市場,降低海外市場被惡意做空的風險,也可以讓更多的國內投資者分享到企業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提升國內資本市場的競爭力與吸引力。
根據阿里巴巴的公告顯示,相關流程預計在2022年底前完成?;蛘撸⒗锇桶瓦@一舉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風向標,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中概股企業選擇雙重上市的形式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從中概股企業的角度出發,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動力之一,可能看到了流動性的優勢以及相對較高的估值定價水平。不過,與A股市場相比,雖然港股市場的門檻比較寬松,且更可能成為中概股企業雙重上市的目標市場,但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卻不如A股市場,且整體市場的估值定價偏低,部分中概股企業也許會存在估值折價的壓力。由此可見,從企業上市的角度出發,選擇時機確實很重要,上市時機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估值定價狀態。
隨著越來越多巨無霸企業的回歸,也考驗著國內資本市場的資金承接能力,未來市場的資金承接能力與流動性強弱,將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巨頭企業回歸上市的估值定價水平。對低迷多時的港股市場來說,確實需要想想辦法提振起市場的流動性,例如股市減稅、注入市場流動性等,只有保持充裕的流動性,才可以更好發揮出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并更好改善上市公司的估值定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