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與國家開發銀行近日簽訂開發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今年以來,各家銀行積極完善普惠涉農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力度,讓更多金融“活水”澆灌農村產業。
中國建設銀行打造的“裕農快貸”農戶系列產品自2020年6月上線以來,余額已突破1000億元。僅今年前9個月新增就超過600億元,實現跨越式增長。
精準發力 銀行賦能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各地銀行紛紛優化資源配置,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央行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第二季度,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逐年增加。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對比央行及六大行中報數據,國有大型銀行是涉農信貸的主力軍。
今年7月,21世紀金融研究院聯合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銀行服務鄉村振興主要模式——基于多家大型銀行、地方銀行調研》指出,展望未來,隨著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制定、發布和實施,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在促進鄉村富裕、綠色等方面也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金融領域,盡管銀行、保險、信托等各類金融機構都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但銀行金融機構無疑是服務三農的支柱。
因地制宜 銀行創新金融產品
今年以來,各家銀行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繼續深入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能力。
在江蘇興化,交通銀行基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成果,結合江蘇興化河蟹養殖產業創新推出“螃蟹貸”。交通銀行江蘇省分行鄉村振興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螃蟹貸”只是交行結合不同場景、利用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接下來,還將持續豐富場景應用,延伸產業鏈條,擴大覆蓋范圍,助力“三農”發展。
針對重點幫扶縣甘肅天祝縣菌菇種植產業,上線“菌菇貸”;針對蒜黃種植戶,在河北上線“蒜黃貸”;針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食品商戶,在湖南上線“冷鏈貸”;針對漁民,在浙江上線“漁夫貸”;圍繞支持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在山東推出“蔬菜E貸”……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交通銀行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較年初凈增1020.65億元,增幅15.8%。
華夏銀行昆明分行依托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云花大數據平臺”獲取花卉交易指數數據,打造花卉產業金融服務引擎,推出微信公眾號渠道“花惠貸”特色業務。華夏銀行成都分行充分發揮“郫縣豆瓣”的品牌價值,將其納入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和貸款發放參考因素,為豆瓣生產企業定制信用類創新產品“豆瓣貸”。
今年以來,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加大“光伏貸”“農鏈通”“美麗鄉村貸”“農貸通”“農債通”“E農通”六大成熟產品的推廣應用,滿足市場需求。與此同時,豐富成熟產品子模式,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創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
聚焦重點 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專家表示,各地銀行要聚焦重點領域,做好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金融服務,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金融支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加強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保障,創新設施農業和農機裝備金融服務模式。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恩施銀保監分局大型銀行監管科科長文治成表示,要健全金融服務體系,打造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多層次、現代化、規范化功能完備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放力度;穩妥推進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大農村金融知識宣傳,增強農村群眾金融知識和金融安全意識。
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未來,郵儲銀行將持續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數字生態銀行,為億萬農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以實際行動助力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與國家開發銀行日前簽訂了開發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從更好發揮開發性金融功能和作用出發,針對性提出聚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助力農村基礎設施提質升級、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探索創新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等合作內容,明確合作落實部門,健全聯合協調機制,開展重點項目對接。
據悉,下一步,三方將共同做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農業農村基礎建設等重點工作,積極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入農業農村,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穩住經濟大盤。(見習記者 白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