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智慧種植裝置,相當于一個小型蔬菜生產車間,幼苗在人工設定的光照條件與營養液中按計劃生長。”在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館的一家電商展臺前,吸引記者的除了升級版無土栽培技術,還有電商平臺“跨界”智慧農業的成功探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平臺項目負責人韓帥介紹,這項無土栽培技術已在多支部隊推廣應用,解決了特殊環境下官兵難以吃上新鮮綠色蔬菜的問題。
“我曾服役的邊防連大雪封山期長,以前吃蔬菜困難。后來引進了無土栽培技術,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蔬菜!”剛從新疆軍區某邊防連退役的李小龍告訴記者,他就是科技賦能農業的受益者。
“吃得上是最低標準,吃得好才是更高追求。”韓帥介紹,他所在的電商平臺正與相關科研單位、種業創新企業等合作,調整優化無土栽培技術,升級算法,爭取用更低能耗、在更短時間內,種出更高產量和更優品質的蔬菜。
據了解,上海正在全力開拓“綠色農業+數字農業”的都市型農業發展之路。越來越多的人勇當“弄潮兒”,投身智慧農業的“藍海”,創新活力不斷涌現。
在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有一家退役軍人融創服務中心。記者在該中心了解到,當前部分駐海島部隊應用的集裝箱“植物工廠”中,不少硬件設施就是由退役軍人安浚創辦的科創企業自主研發的。
“我們致力于為相關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將植物生長全流程數據化,依托數據采集、分析,開發各類智能產品,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安浚向記者介紹道。
記者在成品展示區看到,該企業自主研發、服務智慧農業的硬件設施超過30件。“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產品的用戶已超過10萬家,應用面積達2000萬畝。”安浚說。
除此之外,科技手段同樣嵌入農作物生長全過程,通過數據可以記錄農產品播種、收獲、銷售的全流程。這一做法也是積極落實上海市關于“增強農產品產地貨源可控性”要求的創新實踐。“我們通過科技賦能,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運儲、銷售等環節加強常態化監測,確保群眾餐桌上主副食產品供應充足、穩定、綠色。”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張國華介紹。
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不僅僅是“吃得飽”,而是“吃得好、吃得綠色、吃得健康”。無線傳感、移動互聯、自動控制……這些曾經看似與農業不搭界的信息技術,如今已融入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引領“未來農業”新風尚。
▲刊于5月13日《解放軍報》3版
作者丨解放軍報記者 黃昆侖 向黎鳴 洪 治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監制丨歐燦 張曉輝
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陳利
責編丨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