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歐美股市和債市一齊震蕩不安。出于對通脹居高不下,以及對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負面拖累經濟增長的擔憂,投資者開始拋售股市和債券,兩大金融資產的波動率也不斷走高。
對于市場后續發展,高盛對沖基金銷售主管Tony Pasquariello有些悲觀地預言:“最好的日子已經結束了,當前形勢前所未有”:
這位高盛交易員稱,人們已經對股市抱有普遍懷疑的態度,大多數對話都圍繞全球主要央行如何實現“軟著陸”而展開,即在不引發資產崩潰或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強力應對通脹。這種謹慎反應在倉位中,AAII散戶看漲情緒處于30年最低,對沖基金的看多布局也為2020年4月來最低。
他認為,美國和其他主要國家正離高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金發姑娘狀態”(Goldilocks Economy)漸行漸遠,此時歐美名義通脹率均為數十年新高,金融狀況仍非常寬松。
這就帶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以美聯儲為首的央行不得不更加鷹派,而激進收緊政策勢必導致經濟放緩。但現在大多數人仍很難預見美國經濟出現衰退,這可能會遮蔽發現風險的敏感度。
全球資金仍在扎堆涌入美國市場,但從絕對值和相對值上來說,美國股市現在都堪稱“非常昂貴”。美股散戶仍熱衷于押注高風險股票,盡管高盛選出的散戶最為青睞一籃子股票(GSXURFAV)年內已經大幅回撤23%,高估值但沒有盈利的科技股組合(GSXUNPTC)也深跌了30%。
如何解釋這種看似不太理性的現象呢?高盛研報給出了這樣幾種可能性:
但是,人們正在忽略掉一些可能會演變成很大影響力的風險:
在Tony Pasquariello研報列出的美股牛市場景中,得益于白熱化的勞動力市場和非常健康的私營部門資產負債表,美國GDP增長得以保持,進而推動企業盈利和股息持續增長。同時,高通脹正在見頂,繼續推動金融資產向前發展。
不過,美國熊市場景看起來也可能成真:
金融博客Zerohedge分析稱,最近幾周美股拋售可能主要由于技術指標不佳:系統性基金的競購失去動力,全權委托基金的贊助跡象也為零。此外還有財報發布前后的禁止回購窗口,以及報稅日令一些散戶資金撤走。未來最應關注支撐股市的兩大變量:散戶和企業的資金脈沖能否改善。
上述分析文章還盛贊資管公司One River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Eric Peters的研報結論,其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高盛的研報結論,也許可以給過分樂觀的投資者提個醒:
是時候“系好安全帶”了。10年期美債實際收益率即將轉正,是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高風險資產或面臨重新估值,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