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完一趟新疆,我們是過命的交情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九行Travel(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阿金,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資料圖)
從獨山子大峽谷開往烏魯木齊的連霍高速上,三架彩虹同時掛在天空中,橫跨了縱橫交錯的公路。
沒有捕捉到三彩虹,但有雙彩虹。
這是我在伊犁環線的最后一程, 結束了十個小時車程的獨庫公路北段 ,進入暢行無阻的高速,預計還有兩個小時便能到達烏魯木齊市區。
我們在獨庫公路通車的前一天落地烏魯木齊,還沒出機場,就能感覺到新疆的擁擠:半夜一點,航班樓里仍然人山人海,行李轉盤上顯示有好幾架航班的包正在排隊等待運輸。
今年6月18日,獨庫公路正式通車,新疆的旅游旺季隨之提前到來。據新疆文旅局統計,6月23日,有大約1.3萬輛車從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進出獨庫公路,而我們也是被堵在路上的其中之一。
去過伊犁的人,往往都對堵車習以為常,景區排隊動輒一兩個小時打底,有時還要遭遇突發的極端天氣。
但他們又常常會在看到由雪山、草原、峽谷、河流交織而成的無限風光時釋懷,將抱怨的話咽下肚里去,滿腦子只剩一句:值了。
誰能不愛這樣的風景?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基本上,所有前往獨庫公路的游客都會選擇走伊犁環線。正因為“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雪山與花海相互映襯,草原、森林、峽谷、河流的風景不斷切換,公路上每一段都是極致的視覺享受。
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環線一般從烏魯木齊或伊寧開始,第一站便是伊犁河谷之外的賽里木湖。
這是大西洋暖濕氣流來到新疆,最后眷顧的地方,賽里木湖如同一顆綴在天山山脈上的藍寶石,隨著不同的角度、光線折射出由深藍到淺藍的透亮光澤。連霍高速沿湖而過,遠處是連綿雪山,草地與花海延伸至湖畔,冷酷與浪漫在這里達成了奇妙的平衡。
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
賽里木湖附近,有一個可以望見果子溝大橋的觀景臺,氣勢磅礴的公路橋梁與漫山遍野的冷杉林相映成輝,構成了一幅獨特、壯麗的新疆畫卷。
沿著果子溝大橋駛向伊寧,會途經霍城的薰衣草園。紫色花海散發著淡淡的幽香,能夠治愈一天的疲憊。如果沒有時間,也不必特意去莊園里觀賞,公路沿途的薰衣草田已經足夠讓人目不暇接。
伊寧是伊犁首府,在王蒙的文章里,“伊寧就是一個大公園”。這里很適合Citywalk,但別只知道逛六星街與喀贊其,更原生態的彩色房子、更地道的生活滋味,都在平凡普通的街巷里。融合了多個少數民族的風格與俄羅斯風格的“混血建筑”,是伊寧的標志,伊寧人的日常,就是這樣明亮、高飽和度而充滿多巴胺的。
伊寧就是一個大公園。
要珍惜此行的最后一座城市,畢竟離開了伊寧,就要頭也不回地奔向曠野。
在伊犁,草原是看不膩的。
由伊犁河谷孕育出的草原,從高至低依次呈現出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和河谷草甸的多樣性垂直分布帶,極大地豐富了景觀層次,不僅滋養出水草豐沛的牧場,也造就了豐饒富庶的塞外糧倉。
草原牧場。
夏塔是此行中最考驗運氣與體力的地方:
山谷里的天氣變幻莫測,遇上下雨溫度驟降,體驗感就直接跌到谷底;古道泥濘難行,徒步至冰川腳下,僅單程就有12公里。
當你穿越原始森林,進入一片遼闊的高山草原,總能在草地上看到旱獺和松鼠的身影,抬頭望去,毫無遮擋的雪山近在眼前,這是大自然對勇敢者的獎勵。
雪山下的河流。
依托山體而生的喀拉峻草原是此行最大的驚喜。陽光之下,草原呈現出凹凸起伏、深淺不一的光影變化,微妙的弧度像極了大海泛起的波瀾。
比起夏塔,我更推薦喀拉峻的徒步棧道,從鮮花臺走向獵鷹臺的五公里路程并不困難,沿途花海、森林、云團、雪山都近在眼前,越往草原深處走,越能窺見喀拉峻不被打擾的美。
如果要尋找草原上的波瀾壯闊,巴音布魯克也許可以給你答案。
這片草原與其他地方相比,多了一份河流與濕地的柔美。流淌在草原上的開都河蜿蜒曲折,從觀景臺極目遠眺,傍晚的天空倒映在河面上。找準角度,添點運氣,說不定就能看見“九個太陽”的神奇景觀。
新疆很美,但也很難評對于新手來說,新疆的山路并不好走,獨庫公路更甚。
車程過長,本身就很消耗精力,加上道路狹窄且多彎道,兩側多是懸崖峭壁,可以說是心理和技術的雙重挑戰。如果遇上雨霧天氣,駕駛難度更是上升了一大截,新疆本地的老司機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應付。
即便如此,獨庫公路對熱愛公路旅行的人來說,依然有 著強烈的吸引力。
作為“中國最美公路”,獨庫沿途可欣賞空中草原、河谷濕地、雪山冰川、峽谷河流及丹霞雅丹等景觀,身體能明顯感受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變化。
獨庫公路沿途風光。
只是,再好的風景也抵不消身體的疲憊,同行的朋友紛紛在車上昏睡過去,全然忘記了正身處于向往已久的獨庫公路上。
堵車,是在新疆必須經歷的另一個修行。
說是堵車,造成堵車的原因常常不是因為車輛,而是牲畜:
羊群跑上公路已經見怪不怪,牧民不慌不忙地控制羊群的前進方向,后面的車早已堵成長龍。交警騎著摩托忙前忙后,疏通調度車輛不說,甚至還要幫忙趕羊,車主們再著急也只能等著這群“祖宗”穿過馬路、翻上山坡,才能一踩油門往前開去。
準備沖上公路的羊群。
就算不堵,這一天天的車程也夠你受的了:
新疆很大,光說一個數字可能沒什么概念,但如果你坐在車里,就能全身心體會到路途過于遙遠時的絕望。如果遇上了發卡彎一般的盤山公路,那就是最考驗意志力的時候了。
不僅如此,日出早、天黑晚的新疆,還會每天賦予你“花不完的時間”。即便是到了傍晚時分,陽光也像上午十點那般熱烈耀眼。明明每個人都累得像一條脫了水的魚,蹦跶不起來了,到了景區還是要提起精神玩上幾個小時,畢竟“來都來了”。
乘坐區間車前往核心景點。
等坐上區間車,從景區出來,天都黑了,還要餓著肚子趕路去酒店。這時候是晚上十一二點,大多數飯店都關門了,朋友笑稱,出發前帶了足量的健胃消食片和牙線,本以為天天吃肉肯定能用上,結果原樣帶回家去。
6月以來,社交平臺上關于新疆景點排長龍、用車緊張等的討論不斷。
本地的包車師傅說,因為游客實在太多,他們車隊基本都是連軸轉,剛送完上一撥客人,就趕著去機場接下一個團。雖然知道旺季出行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我已經降低了對新疆的預期,但真的來了,還是很難保持心態平和。
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的人潮。
作為新疆最熱門的景區之一,夏塔在6月14日就開始限流,線下門票在上午10點之前全部售罄,不少游客白跑一趟。后來許是聽到了群眾的呼聲,夏塔景區連夜上線了公眾號購票功能,開放線上分時預約渠道,提前七天即可預訂。
但蜂擁而至的游客還是超出了夏塔景區的承載能力,景區沿途洗手間設置本來就少,游客一多更是不夠用;下午至晚上時段的區間車排隊嚴重,短則幾十分鐘,長則兩個多小時,等得叫人沒了脾氣。
雪山下排隊等區間車的游客們。
而這不僅僅是一個景區出現的情況,那拉提、喀拉峻、巴音布魯克的區間車全部大排長龍,游客們除了等沒有其他選擇,基本上所有的核心景點距離景區大門都有40分鐘及以上的車程,且不允許私家車進入(那拉提除外,但自駕車輛進入需要按300元/人收費),只能靠乘坐景區營運的大巴進入景點參觀。
喀拉峻景區的區間車。
更讓人覺得難熬的是,新疆草原天氣變幻莫測,雨雪、冰雹說下就下,氣溫隨之驟降10攝氏度,排隊等區間車的游客只能靠意志力咬牙堅持,如果稍稍離開隊伍再回來,就會被后面排隊的人無情補上。
暴雨里前行的人。
即使是建設相對成熟完善的景區,能夠對突發情況迅速做出反應、調度車輛接送游客并提供應急物資,還是有部分游客不買賬,不滿的情緒無處發泄,于是出現了插隊、爭吵甚至發生肢體沖突的情況。
疲憊地回到酒店,還是不能舒心。
旅游旺季一到,景區附近的酒店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包車師傅指著草原上的氈房和小木屋告訴我們,像這樣的網紅酒店一晚一千多元,但即便是這樣的價位,房間依然供不應求,天天爆滿。
新疆酒店的離譜,還體現在,一個四星或者準四星的酒店,連基本的飲用水和紙巾都不配備,墻壁和天花板甚至出 現裂痕缺口等方面 。
所以一程下來,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一個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旅游服務,都尚未開發完備的地方,但從景區,到酒店,再到一個旅游從業者,都已經被巨大的人流量沖擊得措手不及,體驗感自然大打折扣了。
《游褒禪山記》有這么一句話:“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p>
新疆的自然風光無疑屬于這一類型,它廣袤深遠,藏在尋常人難以抵達的雪山河谷之間,承載著世人一切美好的想象。
瓊庫什臺村的隱秘角落。
只是,再好的旅游資源,也要搭配完善的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否則難以長久發展。
我覺得,新疆不是在“擺爛”的:
熱門景區紛紛開設了線上分時預約購票,景區內加緊修建必要的硬件設施,也在招募更多的景區志愿者提供引導和幫助;
有關部門加強監督、整頓旅游市場秩序,對旅行社和客運公司進行督導檢查……
游客已經在路上,新疆還得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橋梁下悠閑吃草的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