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公司紛紛交出年報答卷。從分紅情況來看, A股醫藥生物行業136家已發布2021年報的上市公司中,109家公司擬進行現金分紅,現金分紅總額超263億元。從研發經費上看,21家創新藥企業研發支出合計達到269.22億元,同比增長24.97%。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苗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依舊亮眼,營收持續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醫藥板塊的剛需屬性、相較于其他行業的成長確定性是不變的,在老齡化進程持續帶來的剛需醫藥擴容和健康消費升級滲透率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對醫藥板塊中長期走勢保持樂觀。
-?01-
58家公司擬派現均超1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上周,A股醫藥生物板塊58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度現金分紅總額均超1億元,其中振東制藥、云南白藥、達安基因、藥明康德、復星醫藥現金分紅金額均超10億元。59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總額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超30%。其中,振東制藥擬現金分紅金額約為27.7億元,暫位列行業第一,且該公司現金分紅總額超過了2021年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此外,10家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的同時還進行了送股或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例如萬泰生物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為基數分配利潤,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2股并派發現金紅利2元,還擬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5股。
但也有27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選擇不分紅。其中7家上市公司去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存在不分紅的條件。新華制藥等上市公司則在實現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億元的情況未進行分紅。
行業專家指出,從長遠發展而言,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分紅金額的多少,取決于細分行業所處階段以及行業屬性,相對成熟的行業以及無需太多研發投入細分行業,分紅力度會更大一些。就國內醫藥生物行業而言,多數細分行業仍然處于快速成長期,因此,相比分紅,成長能力更具有吸引力。
-?02-
新冠疫苗廠商業績亮眼
年報顯示,旺盛的防疫需求下,新冠疫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上市公司年度業績爆發式增長。
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6款新冠疫苗產品獲得上市許可或緊急使用授權,且已全部獲得批準進入序貫加強方案。其中,中國生物制藥2021年全年收入約268.6136億元,同比增長約13.6%;歸母凈利潤約146.084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427.2%,其利潤的主要增量來自于國內新冠疫苗廠商科興中維。
其他國內新冠疫苗廠商年報,也均表現亮眼??迪VZ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億元,同比增加17174.8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1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成為科創板首個“摘U”的生物科技公司。對此,康希諾歸因于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在境內外獲批上市及商業化的積極影響。
伴隨2021年第四季度國內基礎免疫已基本完成,國內新冠疫苗市場僅剩加強針市場,新冠疫苗廠商未來發展將會如何?行業專家指出,以奧密克戎為代表的新冠變異毒株仍在肆虐,新一代新冠疫苗的研發緊鑼密鼓。此外,在研發新冠疫苗產品的隊伍中,大量廠商已開始布局核酸技術相關業務板塊,而這一技術被視為繼蛋白技術(例如各類抗體)之后下一代的核心技術。
-?03-
創新藥企研發支出增長25%
2021年,創新藥企業普遍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截止3月底,已有21家創新藥企業(包括在國內、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公司)公布了2021年業績報告(部分企業數據來自招股書),共計實現營收843.98億元,累計凈利潤約11.75億元,研發支出合計達到269.22億元,同比增長24.97%,其中18家研發支出同比增長,占比約86%。
其中,從絕對額來看,百濟神州一騎絕塵,研發支出高達93.04億元;復星醫藥、石藥集團2021年研發支出均超過30億元,分居第二、第三;傳奇生物、復宏漢霖、亞盛醫藥等8家企業研發支出也都超過5億元。從增速來看,去年北??党恰⑷鹂粕?、沃森生物研發支出增長超100%,歌禮制藥、中國抗體、藥明巨諾等7家企業研發支出增速超50%。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研發的巨大投入,仍有眾多公司的營收無法覆蓋巨額的研發開支,因而無法實現盈利。能否加快核心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擴大營收,仍是眾多創新藥企面臨的考驗。但從長遠看,創新藥領域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目前已進入黃金發展期,未來研發能力突出、生產效率較高的創新藥企業有望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