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市場,其實沒有多少好說的。
【資料圖】
在預期刺激下,包括特斯拉變相降價、光伏海外裝機免稅等,今天市場走了一個小幅的沖高回落,這種走勢也合情合理,畢竟市場弱久了,多頭猶豫在所難念。
現在這個狀態,其實都在等,經歷一波持續殺跌后賣方也賣不動了,畢竟不論是成長賽道還是核心資產估值都具備很強的優勢了;多方資金由于靴子沒有落地更多的還是在耐心等待,不敢輕易試錯。
而有些激進的資金怕踏空,在事件刺激下開始出手新能源,以求博取反彈的先手。
大家都在等,周四凌晨對岸加息落地,不管加多少點,都算是靴子落地,只要落地市場就不會這么糾結了。
但是,目前影響市場的大環境是沒變的,不論是經濟增長還是流動性上都沒有超預期的東西,也就是說有修復也一步三折,況且國慶長假在即,資金也不敢輕易進攻。預計指數還是低位震蕩為主,個股出現局部修復。
這其中,需要盯住2個方向,一個是新能源,從今天資金情緒來看,新能源依然會是反彈的急先鋒,這樣的話就很有可能還會是接下來的反彈修復主線,需要跟蹤右側的信號。
另一個就是地產復蘇鏈條,這一塊預期也非常強,今天食品、白酒等開始修復,繼續呈現產業鏈的輪動狀態。
……
近期自動駕駛出現密集刺激。早在9月5日,上海印發《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到加快培育智能座艙終端。
而智能座艙是汽車智能化、自動化以及電動化的一個關鍵載體。目前,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現在已經接近30%,對智能座艙的需要也會是爆發式增長。
剛剛,權威預測,到2030年全球智能座艙產值將近7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達到1030億元。
這里老張不對產業鏈做解讀,而是解讀一個龍頭,就是德賽西威。
德賽西威是國內智能座艙細分領域的絕對龍頭,通過近幾年的業務整合,目前公司主要有三大業務: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網聯服務,2021年三塊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82.48%、14.50%、3.02%。可見智能座艙是德賽西威的收入支柱。
在市場份額方面,德賽西威也是領先國內對手。2021年國內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大概為為640億元,而德賽西威2021年智能座艙營收78.93億元,這樣簡單來算德賽西威2021年智能座艙市場份額為12.32%。
在客戶方面,目前與大客戶深度綁定,不僅有歐美系車廠、日系車廠、國內自主品牌車廠,還與多家造車新勢力深入合作。基本上涵蓋了主流傳統車企以及新能源車企。
也正是受益于公司業務布局的完善和技術優勢,公司在2019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大幅提升以來,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實現了高速的成長。
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任何好的投資都是跟蹤出來的,就像我們一直跟蹤的拓普一樣。
把握產業趨勢,了解公司競爭優勢,才能對股價波動看得更清楚。
飛鯨投研長期跟蹤特色榜單:《成長50》:匯總各熱點行業具備成長潛力的股票。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飛鯨投研。
關注飛鯨投研,這里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