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港股回調的內因是前期利好已基本兌現,估值及風險溢價回歸。
從市盈率角度來看,目前恒生指數前向 12 個月的預測 P/E 為 10.5倍。經過春節前的快速上漲,已修復至歷史均值水平附近。回調的原因既有預期兌現后的獲利了結情緒,也包括近期部分事件對市場風險偏好造成負面影響。
(資料圖片)
但如果投資期限在1年以上、3~5年的投資者,上漲較快導致的技術性調整不構成中期趨勢的賣點。對比以往國內經濟上行周期,港股的關注度和彈性通常好于A股市場。
國內經濟過去曾出現數輪復蘇,包括但不限于:
1)2008年-2009年,4萬億刺激政策;2)2011年-2012年,寬貨幣提振基建;3)2016 年,巨額信貸投放刺激房地產與消費;4)2020年,疫情沖擊后的復蘇階段。
對比上述時期恒生指數與Wind全A兩大代表性指數回報率的表現,可以明顯看出,港股對經濟修復的彈性(斜率)更大。美債收益率下行時期,港股相對于 A股更為敏感;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 10bp,港股平均上漲 1.1%,而 A 股平均上漲 0.4%。
原因在于:港股受海外資金快速流動影響,存在更大的風險敞口。同時港股市場不存在漲跌停板限制,導致股價波動更加劇烈。具體體現在,港股當中對于資金較為敏感的互聯網科技、生物醫藥、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板塊。
恒指22000點是短期市場的心理關口,由于多方因素,短期這個位置震蕩或持續。
1)在缺乏催化的情形下,港股可能會圍繞這個位置附近進行盤整消化,以結構性行情為主;
2)中美關系方面,暫不構成系統性風險,相對有底;
3)前期上漲較快導致的技術性調整不構成中期趨勢的賣點;
4)國內經濟修復的趨勢延續,后續將帶動港股企業盈利出現明顯上修;
5)海外流動性復蘇交易仍在進行中。
有機構認為,指數估值有望修復至 2022 年初時的水平。催化劑是國內社融放量以及海外美聯儲政策轉向,若基本面復蘇拐點配合,則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行情。
可以關注跟蹤相應港股市場指數的跨境ETF,比如恒生互聯網ETF(513330)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恒生醫藥ETF(159892)港股消費ETF(513230)等。上述跨境ETF均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使用A股股票賬戶即可參與,交易時間遵循A股交易時間。同時上述ETF持倉股均為港股,交易也享受T+0日內靈活回轉交易的規則。
數據來源:wind,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涉及股票不作為個股推薦;觀點僅供參考,上述基金為股票基金,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指數基金可能出現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或違約等風險。此外,ETF產品特定風險還包括: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等。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上述基金還面臨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匯率風險、法律和政治風險、會計制度風險、稅務風險及投資工具的相關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