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 | 玄鐵
無論在大盤緊要關口的攻城拔寨沖擊新高,還是砸出黃金坑的殺跌誘空探明大底,券商股常打出最后一擊。筆者認為,當前的券商板塊的上漲屬于冷門板塊補漲需求,而這恰恰是年內龍頭板塊井噴式上漲的必要條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活躍牛”概念風靡新股次新股市場
8月9日,新股盟固利一戰成名,上市首日盤中一度上漲37倍,對應市值達929億元。收盤上漲17.42倍,成為深滬新股史上收盤漲幅次牛股,僅次于讀客文化發行上市首日大漲19.43倍。但截至8月10日收盤,盟固利股價復權后較峰值縮水約六成。不過,盟固利仍有項堪稱史詩級別的上漲紀錄:上市首日14時30分,短短一分鐘內,共成交461手,股價從每股48元向峰值202.15元沖刺,再回落至110元,其中在150元以上僅成交367手。筆者認為,其漲出云霄股價的原因有三:一是高位區間未埋伏強大賣壓。二是拉升手法是偷襲式閃電戰。三是賣出良機以秒為單位,散戶難以把握。短期難下定論的是,如此暴力操盤是刻意操盤,是電腦的量化交易所致,還是烏龍指錯誤下單……從利益動機來看,這或許是炒新主力在試盤,意圖撬動新股次新股板塊,類似城門立木之舉。8月10日,盟固利發布風險提示,其靜態市盈率為534.71倍,明顯高于同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平均靜態市盈率16.25倍。當日收盤暴跌49.4%,收盤價較首日峰值縮水75.5%,直接跌至“膝蓋斬”,將追高者的贏家詛咒效應演繹到極致。滬深證交所10日聲明:“平衡好保持交易通暢和打擊惡意炒作。”這是對惡炒者的當頭棒喝。
“電風扇行情”攪亂賺錢效應
8月10日,滬深京三市A股和B股總成交6951億元,為農歷兔年單日地量水平。自從2020年以來的單日地量出現在2020年5月25日,僅成交4904億元。在量能萎縮+窄幅震蕩的弱勢市場,盛行游資主導的“電風扇行情”,賺錢效應難以捕捉,機構超配白馬股多成“明日黃花”。在滬深345個概念板塊中,今年誰熊誰牛?鈣鈦礦電池和鋰礦領跌,年內跌幅分別為18.6%和16%,重倉機構遭遇大熱倒灶式誤判,超配竟成原罪。領漲的CPO概念年內大漲60%,只是10日收盤價較6月峰值已縮水19.8%,接近技術性熊市關口。從賺錢效應來看,截至8月10日(下同),滬綜指年內漲幅為5.33%,個股呈現“活躍牛”雛形。在滬深5266只股票中,漲幅為正和逾兩成的分別有3224只和1295只,占比分別為24.6%和61.2%,堪稱小牛式弱市。在“高估值、高定價和高融資”的詢價制里,新股估值泡沫化成為常態,在經歷過2016年~2018年連續3年調整后,微盤股指數從2019年以來年K線連收五陽,分別上漲44.8%、20.3%、42.7%、22.2%和26.1%,上月峰值較2018年谷底的最大漲幅為3.81倍,為A股最牛指數之一。截至8月10日,微盤股樣本股總市值分布為11.94億至25.51億元,靜態市盈率整體為負,中位數為88倍,有158只滾動市盈率為負值,卻是不少牛股的起飛點。
券商股緣何是“活躍牛”主線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最新倉位測算報告,截至8月4日的當周,公募高倉位股票基金中的普通股基和偏股混基倉位分別為93.23%和91.8%,皆在歷史高位水平。可見,場內機構已在全力做多,只是增量資金仍在觀望,靜待重磅政策出臺。8月10日,證券板塊指數上漲1.86%,創年內收盤新高。當晚,滬深證交所宣布,研究允許股票、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相關優化交易端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持續激發市場活力。”通常在一輪大牛市行情中,券商股是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政策敏感板塊,亦是政策受益行情中的炒作主線,有情緒放大器和加速器的功能,在牛市中能享受戴維斯雙擊的倍增效應。2007、2014和2022年,滬綜指年度漲幅分別為96.7%、52.9%和-15.1%,同期券商股指數漲幅分別為241.7%、158.7%和-24.5%。無論在大盤緊要關口的攻城拔寨沖擊新高,還是砸出黃金坑的殺跌誘空探明大底,券商股常打出最后一擊。熊市谷底超配券商股,牛市巔峰減倉券商股,折騰市高拋低吸,這是逆向交易鐵律。8月10日,證券板塊指數年內累計上漲24.8%,遠勝同期上漲5.35%的滬綜指,看似重返牛市格局,只是相比2015年的峰值仍縮水47.5%。整體市凈率為1.24倍,為歷史相對低位,有“股價超跌+估值較低+機構低配”的冷門板塊補漲需求,這恰恰是年內龍頭板塊井噴式上漲的必要條件。
(本文已刊發于8月12日《證券市場周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