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理財
文/華勇(小財米兒觀察員)
(資料圖)
在新三板掛牌兩年后,頗感無奈的華藝生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藝生態)開始謀求轉板上市,走上幾經曲折、長達8年的上市之路,近期提交深市主板上市注冊,擬募資5億元。
小財米兒查詢資料發現,華藝生態是由安徽省風景園林行業協會會長胡優華一手創辦的,號稱未來“徽派園林第一股”,亦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招股書顯示,華藝生態成立于1997年5月,系由胡優華、杭州華信鐵路工程咨詢公司共同以貨幣出資30.00萬元投資設立的,以生態修復、園林景觀建設、養護服務三大板塊為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華藝生態于2014年1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目前已退出。
報告期內,華藝生態的主營業務收入分類如下:
招股書顯示,依靠政府、國企、央企等總包客戶,2020—2022年,華藝生態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28億元、7.32億元、7.84億元,同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482.75萬元、5638.19萬元、8244.30萬元。從業績來看,華藝生態近三年經營發展持續穩定,甚至是“逆勢”增長。因此,創始人胡優華對此次IPO似乎志在必得。
然而小財米兒發現,其應收賬款余額是同期營收比重的1.2倍,似乎有為上市突擊鋪路之嫌,與此同時,踩雷了房地產開發企業、壞賬計提高達2億元以上、突擊分紅等等問題,給華藝生態IPO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應收賬款高懸,踩雷地產業、壞賬損失計提高達2億
小財米兒發現,華藝生態應收賬款報告期內常年高居不下。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各期末,華藝生態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59335.91萬元、69981.98萬元和52503.99萬元,占資產總額比例分別為53.31%、57.12%和41.45%;其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7.97億元、9.3億元、7.54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26.91%、127.05%、96.17%。
有專家稱,大額應收賬款的形成及應收賬款回收率低應該有其歷史原因或其特殊情況,如該公司的賒銷政策較為寬松、對應收賬款的管控力度不大或有其他欠規范的問題等。同時,也不能排除一種極端的可能,即為某種目的虛增營業收入而形成的大額應收賬款,只能長期掛賬。報告顯示,2020—2022年,華藝生態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0.96、1.13、1.28,遠低于一般標準值3,周轉速度較慢。
報告期內華藝生態主要財務指標:
與之相對應的是華藝生態高比例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2020—2022年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分別為15%、50%、80%,相比行業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25個百分點、20個百分點和30個百分點,同期壞賬高達2億元以上。在凈利潤不過億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每年都超過2億元,這令人不可思議。至2022年末,華藝生態持有對華夏幸福的應收賬款為7371.14萬元(含轉回的應收票據),按照80%的計提比例,壞賬準備5896.91萬元,同時對卓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應收賬款,按照100%的比例計提壞賬1955.18萬元。未來房地產行業持續不景氣,華藝生態仍然存在與華夏幸福的相關應收款項到期無法全部兌付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華藝生態應收賬款及壞賬情況如下:
與此同時,2020—2022年各期末,華藝生態合同資產賬面價值分別為14,284.70萬元、9,464.45萬元和21,075.12萬元,占各年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2.83%、7.73%和16.64%。
此外,當前華藝生態園林景觀建設毛利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報告期內,同行業上市公司綜合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31.01%、32.17%、21.51%,而華藝生態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84%、22.04%和22.57%,僅在2022年略高于行業平均值21.51%。
業務具有明顯地域局限性,員工人數持續下滑、毛利率低于同行
華藝生態是安徽省風景園林行業協會會長胡優華于1997年一手創辦的企業,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形成生態修復和園林景觀兩大業務主線,其近90%的業務收入集中在安徽省內,也從側面反映了園林景觀行業跨區域經營的難點。
2020—2022年,華藝生態的生態修復、園林景觀建設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安徽省內,各期分別為50325.34萬元、60476.15萬元和 67715.50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80.12%、82.60% 和 86.33%,占比較高,業務區域較為集中。
2020—2022年報告期各期末,華藝生態的員工人數分別為438人、383人、370人,2022 年年末相較于2020年同期下降了15.5%。而據新三板的公告數據,2017—2019年各年末,華藝生態員工數量分別為433人、498 人、503人,可見華藝生態員工近幾年下降明顯。那么,為何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公司員工數量反而下滑?這多少有些“蹊蹺”。
值得注意的是,華藝園林在2016年至2021年進行了多次分紅,分紅合計金額為7380萬元,其中2020年、2021年華藝生態還進行現金分紅2400萬元、3000萬元,在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現金流較為緊張之下仍然強行分紅,著實令人看不懂。
而在多次增資的歷史沿革過程中,華藝生態的創始人胡優華、胡文華、范麗霞等存在以實物,也就是以苗木出資的情形,而且無法提供購買苗木的款項支付記錄;同時,華藝生態的存貨領用、對外銷售憑證單據無法與用于出資的苗木一一對應,實物出資均存在一定程序的瑕疵。這,將成為監管層審核的一個重點。
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競爭劣勢凸顯
華藝生態的客戶主要為政府相關部門、政府授權的投資主體或國有性質企事業單位,宏觀調控尤其是財政政策調控、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對其業務的拓展和項目款項的回收有著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其經營業績。2015—2019年,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5.54%和8.78%,整體財政收支保持較高速度增長;2020年至2022年,國家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年增長率分別下降至2.47%和3.00%,增速放緩。若未來各級政府削減或延緩非剛性的財政支出項目,從而使生態修復及園林景觀建設項目出現投資規模縮減、建設期延緩、項目收益率降低等不利情況,將對華藝生態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華藝生態作為非上市企業,在品牌建立、客戶拓展、市場占有率、規模擴張和融資上均存在劣勢。自2017年取消資質強制性要求后,企業的歷史業績、專業人員構成、單位規模、資金實力等因素成為主要的競爭考核標準,在此背景下,上市企業相對華藝生態這類非上市企業更具競爭優勢。
小財米兒觀察絮語:
8月27日,中國證監會表示,將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全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這一“政策利空”,對華藝生態今后的IPO或有些不利,華藝生態能否成功闖關A股?有著諸多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