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熱的預制菜,誰在‘炒’?誰在‘賣’?”5月19日是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全球中英文雙語直播的第二天,食品未來潮流趨勢成為國內外諸多知名行業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而預制菜更是當天的熱點話題。
峰會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發表了題為“宏觀經濟波動與長期發展”的主旨演講。“現階段,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比如與食品相關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但從長期發展來看,基于我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世界最健全的工業體系,以及數字技術應用賦能產業升級,未來經濟增長潛力巨大。”樊綱指出,隨著高質量、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增長,人們對于帶有附加值的產品會有更多的需求。通過追加附加值,令食品和消費形式多樣化,而預制菜就是這之中的最新熱點。在當前形勢下,企業要做的就是進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推進新技術應用,為未來長期發展做好準備。
當天峰會還推出圓桌對話,來自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及預制菜供應鏈企業的嘉賓紛紛從不同角度探討預制菜的發展盲點和機會點。在當前政策引導、需求拉動、技術和資本的推動下,我國預制菜行業正在邁向快速發展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認為,預制菜產業已成為食品工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國預制菜產業支撐著超過10萬億元市場的中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但由于其還處于起步階段,品牌集中度和產品美譽度還比較低,企業供應鏈專業化有待完善。”
廈門安井凍品先生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如鐵分析了預制菜賽道的幾類選手,包括酒店派、專業派、速凍派、原料派和新零售派,大部分選手原本都是做B端產品,近兩年涉及到C端,加上消費需求比較分散,眾口難調,主要局限于經濟發達地區,而相對于外賣,預制菜還未形成價格優勢。作為預制菜新零售派的代表,紅小廚創始人周啟坤將C端消費者的預制菜需求概括為“好吃、有趣、便捷、不會”。他認為只有做到這八個字,預制菜企業才能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在眉州東坡/王家渡食品公司副總經理張明哲看來,預制菜發展成熟的背后,實際上是餐飲連鎖企業標準化的需求,近兩年的疫情催化了預制菜在C端的發展。據他介紹,當初成立王家渡食品公司就是為了滿足餐飲集團食品標準化的需求,對餐飲產品進行標準化轉化。他還分享了成本控制的經驗,比如成立采購小組,對重點大宗原料進行全年鎖價,再利用隨機購買的策略降低食材成本,自主研發或改造設備來降本增效等。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佟琳則指出,預制菜生產端要強調研發力的投入,這可能是預制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持續表現。企業在產品研發和制作過程中的用心和用力,對于烹飪技術的理解和現代食品工藝的駕馭能力,消費者是能夠品嘗出來的。在當前這樣快速發展的階段,未來不會缺少資本和資源的加持,“但懂專業、能干事的人才是當前要注重儲備的重點,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力”。
以“全球智慧鏈下的共謀與共贏”為主題的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為期三天,共有50余位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出席,通過“云端聯動”共話行業新機遇新趨勢。據了解,“SIAL”是法語縮寫,中文譯為“國際食品展覽會”。該展會由法國高美艾博展覽集團創建于1964年,逢雙年10月在巴黎舉辦,是全球領先的食品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SIAL系列食品展每年定期在上海、巴黎、蒙特利爾、多倫多、拉斯維加斯、阿布扎比、新德里、雅加達等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舉辦,已成為全球食品飲料行業的風向標。(記者 褚宏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