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3 月出口(美元計價,下同)同比+14.7%,進口同比-0.1%,出口符合我們的預期,進口低于我們的預期(分別為+14.4%和+2.6%)。3 月廣東疫情沖擊較為短暫,月內出口先下后上,而上海和昆山疫情都集中在4 月,使得4 月出口面臨較大壓力。由于上海進出口占比高于增加值占比,且集中了大量外資企業,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疫情沖擊下,3 月中國出口金額增速遠高于貨運量增速,顯示出明顯的供給側負面沖擊特征,尤其是集成電路。
疫情對3 月出口影響符合預期。3 月出口絕對金額為2761 億美元,環比較2 月增長27%,低于季節性相似的2019 年3 月的出口環比增速(46.5%),一是由于2022 年就地過年推升了2022 年2 月的基數,二是疫情的負面沖擊。疫情沖擊下,3 月出口先下后上,在廣東復工后快速上升。3 月中下旬八大樞紐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2%、10.1%,呈現V型走勢。從主要地區來看,短期美歐需求仍然比較穩定,分別增長22.4%和21.4%;東盟同比增長10.4%,對中國香港同比下降21.9%,反映了疫情的影響;俄烏沖突下,對俄羅斯出口同比下降8%。從主要產品來看,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同比增長17.1%,高于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1.2%、9.6%)。
疫情沖擊下,4 月出口面臨較大壓力。疫情沖擊下,多地企業停工減產,尤其是上海靜態管理1和昆山靜默期(昆山部分地區靜默期進一步延長至4 月19 日2)都集中在4 月,晨會集萃晨會集萃而且通過產業鏈影響到了其他地區的企業。從數據來看,韓國4 月上旬從中國日均進口4.9 億美元、出口5.6 億美元,均較前值(3 月上旬對中國日均進口和出口分別為6.4 億美元、7.5 億美元)下降,同比增速也有顯著下滑,分別為10.1%、10.4%(3 月上旬分別為36.4%、30.9%)。如果疫情在4 月得到有效控制,在趕工效應的推動下,疊加低基數,5 月出口增速或將迎來顯著反彈。
高基數疊加疫情影響,進口同比持平。2021 年3 月進口兩年復合增速為17.1%(2021 年2、4 月分別為13.1%和11%),較高的基數使得2022 年3 月進口增速下行幅度較大。3 月進口絕對金額為2287 億美元,環比增長22.4%,略低于季節性相似的2019 年3 月的進口環比增速(26.1%)。從主要地區來看,增速多數有所下滑,僅東盟保持正增長(同比增速為3%);從俄羅斯進口同比+26%,持平2 月。從主要產品來看,原油、鐵礦石、集成電路進口數量同比-14%、-15%、-18%。
關注對全球供應鏈影響。我們在前期報告3中已經分析了本輪疫情最大的沖擊在于物流運輸的阻隔,而從投入產出表來看,2017 年上海出口、進口占全國比重分別為8.2%、17.5%,高于上海增加值占全國比重(3.7%);上海流出和流入占全國總產出的比重分別為2.5%、1.9%,低于上海增加值占全國比重。因此上海疫情對于進出口的影響相對更大,而上海集中了更大比例的外資企業,2021 年上海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比為5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4%)。由于外資企業是全球供應鏈的主體,因此上海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不容忽視。疫情影響下,3 月全球制造業PMI供應商配送時間再度延長。全球供應鏈受阻或加劇短期滯漲效應。疫情沖擊下,3 月中國出口金額和貨運量增速背離程度加大,顯示出明顯的供給側負面沖擊特征。而在主要出口產品中,這種供給側負面沖擊更為體現在集成電路中,3 月集成電路出口價升量減,價格增速為29%(2 月為21%),數量增速為-13%(2 月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