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汛鎮雖然土壤條件較好,但是產業結構低效化、同質化,去年全縣新建20萬畝高標準農田,五汛鎮搶抓機遇,新流轉土地近5000畝,完成率100%。”看著眼前的高標準農田,江蘇省濱海縣五汛鎮黨委副書記王強表示,連片土地多用于大規模優質品種稻麥輪作,五汛打造“味稻小鎮”,結合優質稻米生產加工與“濱鮮四海”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聚力實現作物變產品、產品變商品。
2021年以來,濱海縣堅持以發展為導向,以產業為引領,用工業化思維抓現代農業發展,用系統化思維抓黃河故道片區打造,用鏈條化思維抓農產品加工項目招引,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系統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濱海縣充分利用五汛、蔡橋、正紅、通榆等渠南四鎮土壤條件,發揮射陽河、篆河等水網優勢,著力打造30萬畝優質稻麥種植基地,堅決扛牢穩糧保供“米袋子”。全縣嚴格落實稻谷生產環節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保護農戶種糧積極性,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糧食綜合產能穩定在98萬噸以上。同時,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產業體系,堅持選用優質水稻品種,結合“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統一品種、標準、標識、銷售,全力打響“濱海大米”品牌。
界牌鎮條河村地處黃河故道,生產的小花生以皮薄、仁滿、出油率高而聞名。濱海堅持規劃引領,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著力打造特色農業走廊、綠色生態走廊和旅游觀光走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界牌鎮條河小花生合作社理事長盛斯延介紹:“合作社重點推廣適宜本地生長的花生品種,配套推廣耕作和綠色防控技術,實現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盛斯延說:“近期,叮咚買菜平臺與我們洽談訂單種植保價收購事宜,我們想在合理定價框架內,既有效降低農民種植特經作物的風險,還遵循市場價格規律,實現互利共贏。”
“2022年,濱海縣排出黃河故道片區鄉村振興重點實施項目54個,其中特經產業發展項目21個,對已流轉地塊尚未確定種植項目的,由縣農業農村部門根據規劃統一落實種植內容和品種。”濱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胡明亮表示,濱海縣全力構建“一區三帶一基地”故道片區特經發展新格局,農業園區重點發展果樹、蔬菜兩大主導產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和生態旅游業,打造產業鏈條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打造海港大道特糧特經、省道327設施農業、濱淮高速四青果蔬“三條產業帶”,縣城周邊著力發展露地蔬菜和設施瓜果種植,打造縣城菜籃子基地。
清新典雅的“酒文化”連廊、氤氳馥郁的藏酒窖、寬敞明亮的展示廳、緊跟潮流的宣傳片,為八灘五醍漿南廠區增添了幾分鮮活氣息。濱海縣八灘鎮五醍漿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震洲表示:“八灘酒香小鎮的破題開局,是實現縣域一日游、多日游的重要一環,更是實現沿海片區農旅融合振興的縮影。每個承載濱海酒文化的企業既是產業引領者,又是釀酒傳承者,更是文化發揚者,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事業大有可為;在沿海農旅融合一體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應當大有作為。”
濱海縣以沿海撤并鎮區形象提升為基礎,著眼建管護、聚焦人財物、統籌各要素,從體制機制入手、向問題根源發力,全面提升沿海鎮區尤其是撤并鎮區的環境面貌,為沿海片區農旅融合提供軟硬件保障。“我們重點推進八灘民俗酒香小鎮建設,系統整合月亮灣旅游度假區、翻身河漁港、海洋牧場、農場大田景觀、白首烏產業園等旅游資源,融合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民俗、健康養老等新業態,打造‘濱八’省道327沿線觀光旅游、沿海風貌康養旅游等精品線路,帶動采摘、民宿、農家樂等產業崛起,為沿線百姓創業、就業、務工提供機遇。”濱海縣農口條線分管負責人表示,全縣群策群力,探索關鍵環節的“四兩撥千斤”,奮力打造沿海農旅融合一體片區,以旅富農的“好日子”正逐步顯現。(記者 張偉偉 通訊員 姜焰超 盛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