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農歷正月初二,是女兒們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午時,河南省武陟縣小董鄉賈村謝小金家熱鬧非凡,相互問候,推杯換盞,談去年收獲,話來年希望,處處洋溢著喜慶。
80歲的謝氏積善堂第八代堂主謝銘寶熱熱鬧鬧的一大家子,摟抱著一對雙胞胎曾孫,樂得合不攏嘴。
見大家興致正濃,謝銘寶的兒子、謝氏積善堂第九代傳承人、賈村第二衛生室村醫謝小金端起一杯酒站了起來:“今年這個春節咱應該慶祝一下,第一,經過大家的努力,疫情有了緩解,咱們才能聚在一起吃個飯;第二呢,我的老父親、你們的爺爺(姥爺)今年整整80歲了,身體好精神好,依舊受聘在縣濟民醫院坐診,祝老人家身體健康!這第三呢,繼2020年三月份咱家被評為‘焦作市文明家庭’之后,今年春節前又掛上了‘五美庭院’的牌子!更為可喜的是,咱們的積善堂謝氏拔毒膏制作技藝2021年7月份獲得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這些都是咱們傳承弘揚好積善堂的醫德醫風的結果,新的一年里,咱們要把這塊牌子擦得更亮!讓這塊金牌更發光!”
謝小金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老父親謝銘寶意味深長地告訴大家:“謝家世代從醫,這些年來,我和你們的先輩緊緊守著積善堂的祖訓,行醫做人以德為先,救世濟貧,才有了現在咱這和諧大家庭。你們一定要記住:善是人之本,無善不為仁;德是醫之本,無德不為醫!要根據自己的力量,盡可能地向病人少收錢或不收錢。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老人家的一席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去年辭了在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到村里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孫媳張路瑤深有感觸地說,自己到這個家有6個年頭了,四代同堂大家庭,15人從醫,6名黨員干部,集資捐款、免費為村民們熬制中藥、貼膏藥不收錢、到鄉敬老院慰問、給疫情卡點捐贈物品、在單位、在鄉村做志愿者已是家常便飯。“好家風帶動好村風、好民風!現在,村里路燈明,街道凈,村集體經濟壯大了,群眾腰包也鼓囊起來了,群眾的幸福感越來越多!今年,我的目標是帶領村民們創建‘文明村鎮’‘五美鄉村’‘健康鄉村’,讓父老鄉親更加精神富有、科技富能、經濟富裕!”
“我也敬大家一杯!”在大虹橋鄉衛生院工作的謝雪利接過話題,“這兩年確實不平凡,咱家在醫院上班的,返鄉人員轉運,新冠疫苗接種,健康扶貧走訪等工作,件件走在前;在村里的,卡點值守、禁燃禁放、人居環境整治等,事事干在前;去年,兒子替我圓了軍人夢,以后咱這積善堂人,除了救死扶傷、積德行善,又多了一項保家衛國的責任!國家安全,人民健康,社會和諧,咱的好家風一定會越傳越好!”。(記者 李向東 通訊員成睿 任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