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河南省返崗復產漸入熱潮,春招求職就業大幕開啟。
“沒想到剛過節,參加招聘會的人就這么多。場館限流,得耐心等待排隊進館。”應聘者如是說。“這兩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公司發展還算平穩,今年決定擴大生產規模,所以來招聘人才。”招聘者信心足。
應聘者如流,招聘者也是著眼長遠,就業供需兩旺,全省人才市場呈現出春天般的蓬勃動力。
多學技能本領強
2月15日上午9點,鄭州市人才市場三樓人才交流大廳,人頭攢動。一場招聘會正在進行。
“今年準備在鄭州工作,這邊的薪資還行,也方便照顧家人。”一家鉆石企業招聘攤位前,求職者彭女士正在認真填寫應聘信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應屆生小吳,瞄準了兩家公司的營銷崗。“一家是生產電子設備的,一家是電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想挑戰下自己。
求職者有心,招聘者用心。有公司負責人在招聘現場喊出“硬核”招聘語:“公司從不拖欠員工工資,大家可以去查驗,歡迎來應聘。”不少人聞聲圍攏過去。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向記者介紹,現在已經進入春招旺季,節后這一段時間,河南省的招聘規模和求職者規模快速擴大,處在快速上升階段,供需兩端活躍程度整體上較往年都有提高,“對企業和求職者來說,這個春季是值得好好把握的機會。”
“春節過后是返崗復工高峰期,也是求職招聘旺季,更是農村勞動力盡快實現就近就業的重要窗口期,時間段不容錯過。”鄭州市人社局農民工工作處處長牛立勇介紹。
常濛說,2021年以來,我們看到河南制造業的升級轉型速度在加快,前沿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傳統制造業中的滲透率提高,出現了更多的崗位需求,來自專精特新企業的技術人才需求也在提高,這些用工趨勢也體現在現今的春招過程中。
河南華軍機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介紹,公司今年打算招聘20多名技術員、工程師,目前只招聘到四五人,缺口不小。
技能人才是我省調結構、創新性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穩定就業的關鍵。為此,今年我省推動建設一批職業本科大學,建設與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相匹配的職教體系,計劃新增技能人才240萬人,新培養高技能人才80萬人。
供需兩端對接旺
在鄭州市舉辦一系列現場招聘會的同時,全省各地的返崗就業舉措也“此起彼伏”。
2月10日、11日,焦作市人社部門舉辦“春風行動”線下專場招聘會,線上招聘會持續進行。2月15日,開封市人社部門舉辦的2022年美麗家鄉專場招聘活動成功舉辦……
2021年,河南人社系統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5.39萬人。根據省人社廳定下的目標,2022年力爭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
“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好節后就業工作對實現全年就業工作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鄭州大學考試與人才測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文成說,就業工作開門紅,既能顯出企業活力、調動企業動力,又能增強市場、就業者信心,為我省實現全年就業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餐飲行業是吸納就業群體的重要行業,河南省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一工作人員介紹,全省餐飲住宿企業44萬家左右,從業者800萬人以上,河南省內除個別地方外,目前全省餐飲住宿行業企業已經恢復正常營業,為很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偉稱,今年1月以來,全省人社系統加強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持續辦好公共就業專項服務系列活動,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有效促進求職需求與企業用工信息精準對接。
春招季找工作有技巧
根據智聯招聘大數據顯示,節后開工第一周,在招聘需求前10行業中,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行業的招聘需求規模較大,占比合計接近兩成。招聘需求同比增幅前10行業中,物流/倉儲行業崗位需求旺盛,職位數增幅排名第一。
招聘會現場,一些現象同樣值得思考。鄭州真好科技集團招聘工作人員劉女士說,根據她的觀察,有些年輕人找工作目標性不強,到處轉到處投簡歷,崗位之間的關聯度并不高,缺乏個人職業規劃。
據此,專業人士給出應聘“三部曲”,助您工作成功。
1.明晰自己的求職方向
很多人沒有找到心儀崗位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職業規劃,對個人的求職方向和求職崗位存在模糊任職,隨便投遞簡歷,目標性不強,這樣不但效率不高,還容易產生自我懷疑,消磨對自我能力的信任,浪費黃金求職季。
2.認真對待重要應聘機會
求職并不是只要將簡歷投遞上去,面試隨便聊一下,就能拿到工作的事。
從簡歷制作開始就要積極準備,基本原則包括保持簡潔、易于閱讀等。除了投遞、發送簡歷,還可以附上誠懇求職信,解釋自己的求職意愿、重要技能,以及自己在今后可能如何為公司業務發揮價值等。
3.面試展示性格魅力
線下面試是面對面的交談,不管自我介紹還是問題回答,面試官觀察的是你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路是否清晰,判斷性格和潛力。如今線上面試漸多起來,這更得注意選擇干凈整潔安靜的面試環境,提前準備好視頻工具,確保視頻正常,面試中保持適中的語音語調,不要有太多小動作,轉筆、托下巴等。(記者 王向前 河南日報通訊員 孫琦英 付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