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是兜牢民生底線的重要措施。為積極消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著力提高城鄉低收體收入,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盡快實現就業,濟寧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濟寧市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方案》,決定大幅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多種渠道,兜底保障困難人員就業。
記者從今天上午舉辦的“濟寧市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濟寧市將創設10.32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8.4萬個。2022年、2023年每年安排公益性崗位3.44萬個,2024年、2025年每年安排公益性崗位1.72萬個。每年開發計劃中鄉村公益性崗位約占80%。
崗位開發堅持需求導向、公益屬性的原則,設立公共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社會事業類、設施維護類、社會治理類等崗位。2022年鄉村公益性崗位設置,以道路養護保潔、扶殘助殘、勞動保障協理等為重點,各縣(市、區)結合當地發展需求,開發荒山綠化、文物保護、景區協管等特色崗位。
城鄉公益性崗位的安置對象,主要包括6類人員。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主要是貧、弱、殘、老等4類人員,包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低收入人口、殘疾人和45-65周歲人員;城鎮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主要是“零就業家庭”人員和大齡失業人員等2類人員。
鄉村公益性崗位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萬元,由省、市、縣三級分擔。其中,對財政困難縣,省、市、縣的分擔比例為60%、20%、20%;對非財政困難縣,省、市、縣的分擔比例為40%、20%、40%。城鎮公益性崗位所需資金按現有渠道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與過去的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相比,這次行動主要在五個方面有所創新。
崗位規模大幅擴容。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公益性崗位在崗1010人,其中城鎮公益性崗位931人、鄉村公益性崗位79人,崗位儲備1158個。這次行動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市預計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達到10萬以上,較以往大幅擴容。
崗位設置更加科學。這次行動,將統籌整合現有公益性崗位,由縣(市、區)根據實際,綜合設崗或單獨設崗,有效避免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問題。同時,各縣(市、區)還可以結合當地發展需求,開發特色崗位,使得崗位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比如,梁山縣、微山縣,可以圍繞黃河灘區遷建居民安置、南四湖退養漁湖民安置等方面創設崗位。
安置重點發生變化。過去的公益性崗位,主要安置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這次行動,則主要考慮消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城鄉公益性崗位開發計劃中,鄉村公益性崗位占比較高,約占80%。
管理制度更加規范。城鄉公益性崗位的管理由鄉鎮(街道)統一負責,村(社區)參與需求摸排、人員組織、日常管理等工作。允許各縣(市、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助管理。同時,將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有效遏止“優親厚友”“虛報冒領”等問題。
服務保障更有溫度。城鄉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由過去的“參照”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統一實行政府補貼,由縣(市、區)按月發放。同時,為在崗人員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崗位退出人員有就業需求的,人社部門將繼續提供技能培訓、崗位推薦等服務,提升其再就業能力;有創業需求的,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各項政策扶持;對生活困難并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實現“人員退出、幫扶不斷”。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新浪樂居
優質內容推薦
注意了!涉及蚌埠站、蚌埠南站、固鎮站!黑鐵時代、灰犀牛、黑天鵝,樓市下半場正式開啟真假?深圳買房不查首付款來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