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分家時不到40平方米的兩間老屋,到現在兩幢寬敞明亮各200余平方米的小樓。這些年里,鄧恩金經歷了什么?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
鄧恩金,家住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中樞鎮陸良寨村,比鄰縣城東郊的云南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瀘西復烤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自己的勤勞實干,讓他趟出了一條致富的路子。
十余年前,剛剛分家的鄧恩金思考著怎樣開啟自己單獨的人生之旅。外出務工,兩個孩子一個十幾歲,一個八九歲,誰來照顧?在家務農,旱地、水田只有兩三畝,根本養活不了一大家子人。苦思冥想的鄧恩金抬頭看了看不遠處的瀘西復烤廠,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老婆商量之后,兩口子到勞務公司報名被派遣到瀘西復烤廠干起了業務外包工。
“剛來的時候,自己什么都不懂,只是打包、打葉、輔助操作設備等。”鄧恩金回憶時說道。一兩個月后,憑著自身的踏實好學,鄧恩金已經可以獨立操作設備。現在的他,正在協助大組長帶班,從事管理工作。
“我們兩口子每月掙得不比在外面打工少,而且廠里為了照顧我們業務外包工,食堂的工作餐定價也便宜,五塊錢一餐。只是早班在廠里吃,中班、夜班都回家吃。一個月也就一兩百塊錢的生活費。”鄧恩金說道。
在瀘西復烤廠做業務外包工的這些年里,下班回家后的鄧恩金還有兩件事操著心,一個是抓好兩個娃娃的讀書問題,另一件是把家里兩三畝田地上種植的時令蔬菜拉到城里賣。
“一年下來,兩口子工資收入八九萬,種菜收入兩三萬,除去孩子教育支出,生產、生活成本,每年也能剩下七、八萬塊錢。”算起這筆賬,鄧恩金露出了淳樸的笑容。
如今,鄧恩金的大兒子也長成了大小伙子,在廣東打工,小兒子十八歲,在昆明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讀書。時不時地,兩個兒子都會給鄧恩金打個電話,提醒他注意身體,不要牽掛。
“去年,我又蓋了一幢房子,現在兩幢房子,一個兒子一幢,都是200多平方米。交通工具也是從自行車、摩托車,到現在買了一輛8萬多塊錢的長安車,逐步走上了吃穿有余的生活。”回憶起從分家時不到40平的老屋子,到現在的生活,一路走來,鄧恩金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從家到瀘西復烤廠短短七公里的距離,鄧恩金走出了一條從40平到200平的致富路。
“利用好家門口的就業機會,既管好了孩子,又照顧了家庭,家里也由十幾年前貧窮的小家變成了一個富足的小康之家。”鄧恩金說道,“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唯一牽掛的是兩個孩子,但是我覺得,只要踏踏實實,未來一定會更好。”(記者 鄭義 通訊員 李金偉 趙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