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耕地工作事關耕地占補平衡,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項目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海南省定安縣高度重視補充耕地工作,2020年10月,通過招標方式分3個標段引進3家社會資本企業參與補充耕地項目實施,3個標段共策劃實施子項目76個,預算總投資139129萬元,全部實施完成后,預計可新增旱地指標54畝、新增水田指標358畝、旱改水指標7057畝。
位于雷鳴鎮石盤坡村委會的石盤坡補充耕地項目便是社會資本企業參與的一個補充耕地項目。石盤坡補充耕地項目2標段由海南椰鄉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實際投資額為2954萬元,提質改造水田面積為443畝,新增糧食產能31.65萬公斤。
石盤坡補充耕地項目將原有的旱地經過提質改造,進行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完善項目區田間基礎設施工程的配套,極大地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建成了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生態高效農業區。這一項目既提升了項目區內耕地質量,又緩解了定安縣落實耕地占補平衡任務的壓力,積極推動了定安的城鎮發展。
“這個項目區作為公司建立的節水抗旱稻種植示范基地,全部種植‘旱優113’水稻品種。”海南椰鄉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這種水稻作為南繁科技成果實現海南本土就地轉化,可大幅節約淡水使用量、減少化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和碳排放、提高稻米質量和產量。
定安縣資規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石盤坡補充耕地項目將與周邊其他補充耕地項目(共約1100畝)形成節水抗旱水稻種植示范區。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投資企業與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共同合作,村集體和村民以土地入股,企業投資進行開發、經營和種植,利潤共同分成,建立5000畝以上規模化糧食種植區和常規水稻育種區,提高項目區周邊耕地收益,帶動農民致富,逐步擺脫農民對檳榔種植收入的依賴,切實解決當地撂荒地問題,制止耕地“非農化”,實現農業規模化種植和當地農業提質增收,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記者 林春宏 通訊員 毛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