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掌握當前土壤墑情,近期,甘肅省永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在全縣不同區域開展土壤墑情調查,并采樣進行了土壤水分測定,為業務部門科學決策及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據實地調查情況來看,永登縣土壤墑情為近5年來適宜播種的最好年份,各鄉鎮土壤含水量較高,土壤墑情整體較好。預計能出全苗的有88.41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3.45%;能出半苗的有17.53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16.55%。
農業以土而立、以肥而興、以水而旺。土壤、肥料和水既是農業生產要素,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做好土肥水工作不僅是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具體舉措,也是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2021年,永登縣在柳樹鎮、武勝驛鎮、坪城鄉、民樂鄉、通遠鎮等五個鄉鎮試點實施耕地輪作制度,通過縣、鄉、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共同努力,全縣落實并完成耕地輪作任務面積2.058萬畝,完成任務的102.9%。同時,在武勝驛鎮金嘴村建立了一個200畝耕地輪作核心示范點,開展輪作新技術示范4項,開展耕地輪作新技術試驗6項,集成確立適宜永登縣生態脆弱區的耕作措施、作物品種、輪作倒茬等關鍵技術,多樣化輪作技術體系,為大田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全縣在玉米、馬鈴薯、高原夏菜等作物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136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積51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率95%。在武勝驛火家臺村各設立了一個100畝紅筍膜下滴灌示范點,重點推廣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本增效,增加收入。在武勝驛鎮、柳樹鎮、大同鎮、七山鄉建立5個千畝示范點,在坪城鄉滿唐村、中堡鎮羅成灘村、城關鎮高家灣村、大同鎮王家坪村、紅城鎮下河村、河橋鎮南關村、龍泉寺鎮官路溝村、民樂鄉玉泉村、通遠鄉牌樓村、上川鎮下古山村等建立了10個百畝示范方。
通過示范帶動,大大推動了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進度。繼續圍繞小麥、馬鈴薯、蔬菜、玉米等優勢產業及全膜雙壟溝播、水肥一體化等主推技術,安排試驗6項,即武勝驛金嘴村耕地輪作模式、肥效試驗6個,目前,所有試驗項目已全部完成,并撰寫試驗示范報告。不斷強化農企對接促進“配方肥下地”活動。強化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321”農企對接行動,積極協調,本著“雙方自愿、優勢互補、公平公開、擇優推薦”的原則,選擇產品質量優,誠信度高,群眾口碑好的配方肥生產企業作為配方肥供應企業,大力推廣配方肥、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有機肥料等新型肥料。
鞏固“千鄉千店”“一屏一機”配方施肥工程。對已配發觸摸屏摻混機的15家肥料經銷商、肥料銷售網點負責人進行強化培訓,使他們熟練掌握本服務區域各種作物的施肥配方,并能夠按照施肥配方進行配肥,為農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啟動新型經營主體科學施肥示范工程。按照“施肥結構合理、施肥總量控制、施肥方式恰當、施肥時期適宜”的施肥原則,積極開展配方肥應用和施肥方式轉變示范工程,做到有專家指導、有示范對比、有簡明標示牌。在坪城鄉田哥農民機械化專業合作社、武勝驛鎮金嘴金中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永登縣武勝驛鎮火家臺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0個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建立典型示范樣板,示范面積2萬畝。
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永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采集土樣,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促進化肥節本增效。2021年全縣實現測土配方施肥136萬畝,畝均施用化肥19.15kg,比上年畝均減少0.11kg,廣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地。
2021年全縣開展輪作試點2.06萬畝,不但減輕了施用化肥對土壤帶來的環境污染,而且也大大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少化肥用量,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全縣增施有機肥38.6萬畝,輪作倒茬39.7萬畝,耕地基礎地力提高0.1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所提高,耕地鹽漬化、污染等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新肥料新技術應用,增施緩釋肥。全縣示范推廣緩釋肥料0.8萬畝,不僅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使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升。(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張春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