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濟寧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濟寧調查隊公布《2021年濟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經濟運行穩步復蘇、穩中加固態勢明顯,制造強市建設全面起勢,產業發展活力強勁,綠色低碳引領突出,民生福祉更加厚植,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為5070.0億元、同比增長8.5%,兩年平均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83.8億元、增長7.6%,兩年平均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034.6億元、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451.6億元、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6.3%。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為627.8億元、增長7.7%,工業增加值為1743.4億元、增長8.8%,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774.1億元、增長14.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89.7億元、增長9.1%,住宿餐飲業增加值為85.6億元、增長16.6%,金融業增加值為263.4億元、增長5.0%,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18.5億元、增長7.5%,其他服務業增加值為869.9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8∶38.2∶50.0調整為11.5∶40.1∶48.4。人均生產總值達60728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9413.4美元),增長8.6%。
市場主體蓬勃發展
全年新增市場主體14.6萬戶、增長1.4%,其中新登記企業4.9萬戶、占比33.6%,新登記個體工商戶9.5萬戶、占比65.3%,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645戶、占比1.1%。年末市場主體90.9萬戶、增長10.5%,注冊資本金21079.1億元、增長6.6%。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342戶、增長12.0%,私營企業26.1萬戶、增長12.8%,個體工商戶61.9萬戶、增長9.9%。全年新增“四上”企業2135家,“四上”企業數量達6886家。
制造強市建設全面起勢
大力實施“制造強市”發展戰略,積極構建高能級現代產業體系,圍繞提升“231”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不斷推進鏈條式增長、集群化擴大、方陣型崛起。企業獲得感明顯提升,402家攀登企業辦結銷號問題訴求971項,引進各類人才、技術工人1.4萬余人,新發放貸款66.5億元、增長15%,政府基金累計出資1.9億元,保障攀登企業項目用地3126畝。規上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7%、22.9%,分別高于規上工業2.6個、9.8個百分點,制造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80%。工業新產品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鋰離子電池、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主要產品分別增長177%、90%、54%。
“六穩”“六保”保障有力
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思想,把保就業、穩增崗位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全市新增城鎮就業6.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下降0.5個百分點。大力實施穩崗返還政策。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206.1萬元、惠及企業7354家,穩定就業崗位33.7萬個,全年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19.7萬人次,1.8萬名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或返鄉創業。企業經營壓力緩解。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5.2億元,發放量和獎補資金均居全省首位;減免企業社保費33.3億元、惠及企業3.1萬家。金融支撐實體經濟有力。培植民營小微首貸企業10433戶,發放普惠小用貸款314.5億元、貸款余額達到703.1億元,辦理普惠小微貸款延期87億元。能源供應穩定充足。全年原煤產量達到5365.8萬噸,發電量為472.7億千瓦時,對外輸出電力82.9億千瓦時。
物價水平漲勢溫和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7%。分類別看,衣著類價格上漲2.0%,居住類價格上漲0.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2.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5%,醫療保健類價格與上年持平,食品煙酒類價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下降1.4%。
人口規模總體穩定
全市常住人口833.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10.1萬人,農村人口323.5萬人。戶籍人口89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3.5萬人、鄉村人口441.0萬人,男性461.2萬人、女性433.3萬人。全年出生戶籍人口7.1萬人,死亡人口3.9萬人,凈增戶籍人口0.4萬人。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新浪樂居
優質內容推薦
烏魯木齊市發布最新落戶政策|“安居落戶”變化大東莞改善住房推薦 均價14500元/㎡起5城已完成2022年首輪集中土拍,它們有哪些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