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海南省臨高縣委、縣政府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一方面大力推進“三農”工作,一方面在農村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開展“黨員徽章戴上、疫情防控我上”主題黨日活動,筑牢農村“紅色防線”。
當好先鋒隊:摸排穩控一線
連日來,在臨高縣農業農村局黨組統一安排下,全局黨員干部下沉農村。與此同時,臨高縣168個鄉村振興工作隊、500名鄉村振興工作隊員、1562名村(社區)“兩委”干部沖鋒一線,在摸排人員、宣傳教育、值守港口等工作中創先爭優。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黨員干部們實行“縣疫情防控農村工作專班成員單位分包鎮、鎮分包村居、村居分包戶”網格化摸排。為加快工作進度,縣工作專班、11個鎮、172個村(居)迅速成立黨員先鋒隊184支,主動舍棄清明假期休息時間,不分晝夜地逐門逐戶摸排返鄉人員,精準做好健康監測、信息登記等工作。4月6日,“摸排系統”排查統計農村地區返鄉人員585人,其中省外返鄉人員36人;省內返鄉人員549人。
值此清明時節之際,臨高縣農業系統、鎮村黨員干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廣泛宣傳打疫苗、核酸檢測、清明文明祭掃等知識,幫助農村群眾提高防疫意識和能力。大部分村黨支部書記用好農村廣播“小喇叭”,每天播報防疫知識和政策要求;村“兩委”干部、鄉村振興工作隊員主動作為,在村里張貼海報、拉橫幅標語,還進村入戶發放宣傳手冊,面對面做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宣傳不留盲點死角,營造群防群治的防控局面。清明節期間,黨政機關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綠色祭掃、帶頭杜絕聚集性活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對臨高縣頭咀港、龍昆港、昆社港、武蓮港、美夏港等的7個漁港以及沿海各村委會進行常態化監督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增設5個黨員先鋒崗,由黨員干部24小時值守,發揮“紅色堡壘”作用;另外,縣里專班組建2支“黨員巡查隊”,對全縣漁港疫情防控進行巡查督導。在疫情防控吃緊時期,全縣農村地區設立172個卡點,農村黨員帶領村里群眾一同值守,及時彌補了人力不足的問題,配合工作人員做好大數據比對、信息核實、以車查人等工作。截至4月6日晚上6時,臨高縣出港漁船131艘,漁民343人,進港漁船131艘,漁民343人,所有漁船民無涉外接觸。
當好突擊隊:在消除隱患火線
據臨高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文彤明介紹,臨高縣農口系統黨員干部全員激活、挺在火線,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要求,深入漁港碼頭、巷尾街頭、田間地頭開展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
在全縣漁村漁港設立10個黨員責任區,在重要碼頭還設立黨員前哨崗,結合農村網格化管理構筑防控體系,嚴格落實漁船進出港制度,逐一排查漁港、漁村、漁船、漁民有無違規操作、有無私自接觸外籍漁船漁民情況,嚴防病毒輸入。
臨高縣農業農村局黨組主要負責人帶隊深入各鎮快遞集散點、各村村郵站等地監督“先消毒、后派件”,鎮村干部結合開展“黨員徽章戴上、疫情防控我上”主題黨日活動,對寄遞行業進行抽查,督促做好快遞收寄、分揀、運輸、投遞各環節安全消殺工作。
同時,抽調農口系統優秀年輕黨員干部,組建3支安全隱患排查黨員突擊隊,分別深入生產經營單位排查漁業生產、農機生產、消防安全、沼氣安全、建設工程安全、農藥使用安全等風險隱患,嚴格執行動物疫情報告制度,加強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動物疫病防控,填寫現場檢查記錄,推動立行立改。目前,已排查整治農業安全生產隱患50個。
當好服務隊:在農業生產前線
同時,臨高縣農口系統黨員干部結合開展“能力提升建設年”活動,把助力農業生產作為大練兵、大比武的實踐平臺,全力減少疫情對農業生產的消極影響,確保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
臨高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畜牧業、種子站等職能室的黨員干部帶頭,會同縣綜合執法局工作人員組成工作隊,深入各生產資料零售店,要求正常開門經營,組織飼料、農藥、化肥、種苗等批發企業抓緊供貨,確保全縣生產資料產品供貨渠道暢通、貨源充足、供應及時,保障農業正常生產。
此外,臨高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靠前服務,采取“黨員骨干+農業專家”的方式組建若干生產技術指導小組,深入南寶-加來冬季瓜菜基地、鳴旺豬場、新盈中心漁港等生產作業點現場指導生產、破解技術難題,穩定瓜菜、水果、畜牧養殖等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同時指導做好農產品采摘、檢測、收儲、裝卸、運輸、冷藏、銷售各環節防疫工作,確保萬無一失。(記者 林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