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石頭特別多,種烤煙、玉米也是東一棵西一棵,零零散散,一年收入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和供孩子讀書。現在好了,發展旅游讓我過上了好日子?!痹颇鲜浝帐行√酱宓拇迕駰罱B云說。
今年61歲的楊紹云是一名老木匠,早年以務農和做木活為生,土地流轉給太平湖森林小鎮建設后,他就無地可種了。去年,楊紹云在自己家開了一個40多平方米的錦熙源農家小院,和老伴經營鹵雞米線和酥肉米線,一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楊紹云火紅的日子,得益于村里發展旅游產業。
小太平村共有農戶144戶、總人口555人,世居漢、彝、傣等民族,村民以種植烤煙、玉米為主,由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現象嚴重,加之當地90%以上為山地類型,坡度大、土層薄、土地生產效率低,部分耕地被撂荒或廢棄,部分林地上只能生長灌叢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給當地群眾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除了石漠化的侵害,水也成為了制約當地產業發展的瓶頸。小太平村雖然緊臨紅河州庫容最大的太平水庫,但地在高處、水在低處,村民只能望水興嘆。
2016年,太平湖森林小鎮項目啟動,景區共流轉小太平村土地3977.41畝,太平湖森林小鎮在建設和建成后優先吸納已流轉土地的村民在景區就近務工,讓村民有了“地租+工資”兩份收入。目前,景區共吸納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務工,人均年收入達4萬多元。
太平湖森林小鎮的建設,給小太平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村黨支部以鄉村振興建設為契機,努力將小太平村打造成太平湖森林小鎮的補充景點,開展了小太平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建設。該項目自去年3月啟動,總投資約1.05億元,現已完成一期投資2980萬元?,F在的小太平村,滿目青翠、清泉潺潺,村內十步一景,家中干凈整潔,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宜居村。
憶棲園客棧位于小太平村入口處,庭院內亭臺樓閣、假山流水、草木繁盛,給人一種悠然靜謐的感覺??蜅5睦习辶蜍?,正是小太平村第一個帶頭發展傳統民宿和特色餐飲的黨員干部。2020年,柳向軍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率先建起了民俗客棧、農家樂,并于今年2月份開始營業,現有房間7間,農家樂主營家常菜、燒烤,民宿每月接待量60余人次,農家樂每月收入1.5萬元。
劉愿洪是小太平村一名地道的農民,土地流轉以前,他們一家以種植烤煙、玉米、荷蘭豆為生。2016年,土地流轉后,劉愿洪買了一輛大貨車,在太平湖森林公園拉土。2020年,在“鄉村振興貸”政策支持下,劉愿洪丟下鋤頭搞旅游,在自家的地基上建起了兩層半的太平壹居客棧,8個房間設有家庭套房和單間,同時,他還把老房子提升改造為餐廳,推出特色農家菜和燒烤,吃住一應俱全。
太平村委會黨總支副書記柳向軍介紹,小太平村目前共有民俗客棧4家,特色餐飲7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亮點,各具風格,滿足游客的多樣性服務需求,每天可接待游客80余人左右。另外,村里還有一部分民俗客棧正處于裝修階段。(記者 鄭義 通訊員 趙樹龍 張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