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天地廣闊的農村干事創業,既反哺農村,又實現自身飛躍發展。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人社局多措并舉,厚植就業創業沃土,激發返鄉創業者創業熱情,不斷鞏固脫貧成果,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創業項目指引方向
廣元天壟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由當地外出務工創業賺取“多桶金”的毛華生創立,其主營項目是流轉土地200余畝,種植車厘子(大櫻桃)、林下養雞等。
“漂泊久了,我用自己的資金技術,將創業的方向瞄準種養業。”公司創始人毛華生透露,但項目推進周期長,資金需求多,創業之路走得并不輕松。
為了幫助更多像毛華生這樣的創業者成長,朝天區人社局會同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全面摸排調查全區礦產、水土、氣候等情況,為12個鄉鎮139個村(社區)編印創業項目3000余個,供創業者選擇,避免走彎路。
經過多方論證,毛華生選準了車厘子、養雞等種養殖項目,不僅有資金扶持,還有創業導師為其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創業項目能夠得到政府部門的扶持,我們全家都十分欣喜,我們將繼續做好產品的升級和推進,為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盡一點力量。”毛華生介紹,自2016年創業以來,年種養殖銷售收入70余萬元,獲利3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40余戶,解決就業2000多人次。
創業激勵釋放活力
融資難始終是創業者的瓶頸。“雖然動用了全部積蓄,但隨著攤子越鋪越大,仍是杯水車薪。”毛華生談起創業之初,不禁發出感慨:“土地流轉、民工工錢等,每年都是一大筆開支,一分也少不了!”
7年來,朝天區人社局在區興業融資擔保公司注資500余萬元,協調銀行、財政等部門為900余名返鄉創業者貸款1億余元,貼息2000多萬元。“我貸了100余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毛華生臉上寫滿感激。
創業扶持,典型引路,激勵創業者做大做強。朝天區還召開創業獎補大會,在區人社局核實創業成功者項目基礎上,為返鄉創業者頒獎和發放“禮包”。
據統計,7年來,朝天區發放創業“大禮包”共計1600.9萬元,其中為736個返鄉創業實體發放900.9萬元,為1227戶創業貧困戶發放368.1萬元,為423個就業困難及失業人員創業實體發放231.8萬元,其他創業100.1萬元。“真金白銀,朝天區人社部門說到做到。”毛華生感嘆。
傾情服務孕育創業
“游子心情,家國情懷,每個人都有。”朝天區布谷布谷民宿負責人劉興東在返鄉創業座談會上說,關鍵是怎么用好這份感情,吸引更多的人返鄉創業。
朝天區建立了返鄉創業者協會,12個鄉鎮建立鄉賢會和商會,由25名返鄉創業者或在外成功創業企業家擔綱,每年召開有區、鄉鎮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參與的座談會,為創業項目選擇、研發、資金、包裝、銷售等“一條龍”診脈,對面臨的困難問題現場釋疑解惑。
“草莓種植園被一條小河阻隔,每到雨水季節隔河相望不能相顧”。沙河鎮石卡村草莓種植園園主寧金蓮說,“多虧了區級部門出面,撥款5萬余元架起這座簡易橋解決了困擾,方便了村民出行”。
朝天區人社、市場、商務等部門還密織了區、鄉鎮、村(社區)創業營商三級服務體系,簡政放權,下沉服務職能31項,使創業者不出鄉鎮、不出村社區甚至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工商登記、融資貸款等創業營商服務,解決了服務創業者“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資料齊全了,有人給我們跑,給我們辦。”家住李家鎮水觀村的廣元銘祥種養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正祥指著手上的營業執照和獎勵證書表示,“在家就能申請辦理營業執照,還有工作人員把證件送到我們手上,太方便了!”
7年來,朝天區全區新登記創業實體5163個,其中返鄉創業1236個,返鄉創業呈井噴態勢,助力鞏固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記者 戚原 通訊員 冉金鷺 包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