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新疆絲路古道——阿克蘇拜城縣烏孫古道徒步旅游啟動儀式在拜城縣黑英山鄉玉開都維村烏孫古道入口處舉行,旨在進一步展現縣域獨特的旅游風光和特色文化,營造濃厚的全民旅游、全民養生、全民參與、全民健康氛圍,打造體現區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拜城縣委書記李擁國在致辭中誠邀各界人士為烏孫古道的深度開發把脈問診、出謀劃策,積極宣傳拜城、推介拜城,親身走近拜城,探秘古道風采,體驗古道驚險,領略古道深沉。
自治區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旭國在啟動儀式上說,加強絲綢之路古道研究和保護開發利用是“文化潤疆”工程和“旅游興疆”戰略的重要抓手,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標識。要加快絲綢之路古道沿線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健全沿線旅游服務要素體系,加強區域協調,完善古道旅游開發,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聯合推廣主題活動,統籌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促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在啟動儀式上,舉行了烏孫古道徒步旅游團授旗儀式,工作人員表演了《漢騎演武》等精彩的文藝節目。
啟動儀式后,來自各地的徒步愛好者和游客通過徒步、騎馬等方式進入烏孫古道,體驗古道的神奇與險峻,爭睹古道風采。“我今天沿著古道大概走了2000米左右,沿途的風景挺漂亮的,河水特別清、山也特別漂亮,真的值得來一趟。”徒步愛好者范永杰說。
烏孫古道是連接伊犁谷地和南疆阿克蘇地區的一條古道,北起烏孫古國所在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的瓊庫什臺村,翻越天山,南至拜城縣的黑英山牧場村到龜茲古國,全長130千米。烏孫古道北接準噶爾盆地,南控塔里木綠洲,是烏孫古國通達龜茲古國的必由之路,是貫通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也是一條著名的軍事通道。
古道內有石林、瀑布、峽谷、草原等自然景觀,沿途還有著名的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治關遺址和風光秀麗的阿克布拉克草原和天堂湖,沿途變幻莫測的風景畫廊中蘊藏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畫卷,是研究西域歷史文化的“活字典”,更是集探險、考古、狩獵、攀巖等為一體的特種旅游黃金線路。
阿克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地區文旅局黨組書記駱娟介紹:“今天在這里舉辦啟動儀式,主要是為了全面推進‘文化潤疆’工程和‘旅游興疆’戰略,同時也推出一批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有溫度的全域旅游產品。今后也會繼續加大烏孫古道沿途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開發更多的旅游文化產品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讓更多的游客都能夠感受到烏孫古道之美。”(記者 查燕榮 通訊員 魏百寧 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