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一望無際的稻田,四川省蒼溪縣東青鎮東林村二組村民寇治闊不住贊嘆:“鄉村振興讓撂荒地復墾了,地肥了、苗壯了,水源也有保障了,我種糧越來越有底氣了!”
【資料圖】
寇治闊是村里種糧大戶。去年以來,他代耕了8戶全家常年外出務工的撂荒地,經復墾后全部種植了水稻,現在已是秧肥苗壯。
“代耕、寄耕、擴耕、轉耕”,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曾經因土地碎片化、田間作業道路不通、勞動力外流、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等導致耕地撂荒等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推進,幫扶工作隊的入駐,產業發展持續升級,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一塊塊曾經撂荒過的土地經過精心耕作后,又長出了新綠。
東林村作為傳統糧油種植和畜禽養殖村,不僅要守住耕地的“量”,而且要改善耕地的“質”。
“質”怎么提升?
隨著新一輪駐村幫扶的開展,縣自然資源局走進了東林村,在編制“多規合一”鄉村振興規劃時,駐村工作隊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緊盯保護與發展目標,堅持精準施策,注重盤活村內優勢資源,優化各類用地結構,大力推動傳統糧油種植業提檔升級,創新發展特色養殖業。
為了編制一份可用性強、實用性高的規劃,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干部多次帶著規劃人員進村入戶調研,到田間地頭問需于民,為村莊“量身畫圖”,力圖通過規劃的力量,為鄉村振興賦能。
“東林村振興規劃的編制,不僅指明了發展的方向,而且讓推進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工作有規可依。”縣自然資源局機關黨委書記何朝友說。
在規劃實施中,東林村堅持以總體規劃為統攬、專項規劃為支撐、項目實施方案為依托,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主要抓手。
今年,縣農村農業局配套的農發項目、縣自然資源局配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縣水務局配套山坪塘及渠系整治項目的推進,東林村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與撂荒復墾復種統籌起來,從改善生產條件入手破解土地撂荒難題,逐步完成土地平整并配套完善灌排渠系。全村1100畝耕地變成“旱能灌、澇能排、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目前,這些土地被種糧大戶簽訂了“代耕”“寄耕”協議,種殖水稻面積達70%以上。今年連日高溫,水稻仍長勢良好。
“現在的東林村是種糧大戶連著小農戶,不僅有能力種糧,還能帶動更多人種糧,是糧食生產的帶頭人。”蒼溪縣自然資源局駐村第一書記楊峰順說。
鄉村振興為東林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點燃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激情。
二組村民寇孝輝是村上培育的肉牛養殖大戶,原牛棚非常窄小,又在住房側面,不僅影響村莊風貌還限制了養殖規模。多年來,寇孝輝想新建一個養牛場,由于選址需占用耕地,一直未落實,養牛規模也得不到發展,他為此而發愁。
駐村工作隊得知情況后,立即現場踏勘,在避開占用耕地的情況下,最終選在山坡上的冠木林處。當寇孝輝拿著駐村第一書記楊峰順送到他手上的肉牛養殖場用地審批備案表時,激動不已:“楊書記太感謝你了,你們真是為我辦了件大好事”。
目前,寇孝輝投資40多萬元的肉牛養殖場建設已完工,圈舍達500多平方,規模從原養殖肉10頭達到80頭,預計今年可發展養殖肉牛40頭。同時,第一書記楊峰順還通過“創業擔保貸”,主動幫助寇孝輝融資10萬元,發展肉牛養殖。
為村民發展產業項目“量體裁衣”,打造出一系列惠農定制化“拳頭”產品,精準對接農戶產業發展,為村民“鄉村振興貸、黨員先鋒貸、肉牛養殖貸、致富貸和不動資產抵押貸”等融資需求提供保障,激活鄉村經濟,打通產業發展暢通融資服務“最后一公里”。
鄉村振興在助力村民產業發展的同時,東林村集體經濟也迅速發展壯大。原來基本為零的集體經濟也逐漸發展了起來,村里的第一個產業園,是東林村著力推進鄉村振興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無縫銜接,利用撂荒地建起30畝柑橘產業并套種大豆,成為村集體近年來的第一產業。隨后,又引進白芨種植大戶種植中藥材白芨,村集體的60畝土地作為資產入股。
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以來,東林村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按下了鄉風文明建設“加速器”。
走進東林村,一片綠色的稻田望不到盡頭,寬敞干凈硬化的瀝青道路旁稻浪隨風起伏,繞村的山林青翠欲滴,錯落有致的漂亮整潔樓房,讓整個村莊煥然一新。說起這幾年村里的變化,村民們不由地稱贊:“環境干凈了,日子更美了,住在咱農村和住在城里一樣好!”
東林村在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同時,深入挖掘賈家大院家風家訓文化,全力唱響農旅、文旅“融合戲”。
賈家大院家風家訓文化是東林村的標簽,“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成為村民以家風涵養的精神瑰寶,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家風家訓文化熏陶,達到以有形的正能量引導村民見賢思齊、孝敬老人、誠實守信的效果,為鄉村振興發展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攀升。
與此同時,東林村把賈家大院家風家訓文化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的抓手,依托傳統農業的優勢,充分發揮環境優勢,以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為目標,將厚重歷史、民情風俗、鄉賢文化、賈家大院遺址存根植于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集生產、休閑、觀光為一體鄉村游。目前,東林村結合縣尋樂書巖旅游線路的開發,已展開招引有意愿做農旅、文旅產業的業主,承包買家大院和村集體現有堰塘,打造休閑垂釣、農旅觀光休閑項目,為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產業強基、生態增色、文化鑄魂、人才賦能……如今,鄉村振興的熱浪,正在東林村涌動。(記者 戚原 通訊員 鄧志勇 王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