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江蘇省如皋市城北街道花園橋社區的老黨員陳玉才準時來到社區黨員網格驛站,參加本月的黨員學習交流活動。“自從有了這個驛站,我們這些老黨員就多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陳玉才介紹,驛站自5月份投入使用后,每月定期開展黨員學習交流活動,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也可以在交流會上協商解決。
劉培秀是花園橋社區的一名網格員,自從驛站投入使用后,她又多了一個身份,成了驛站的管理員。開門、關門、物資管理、內部保潔、活動協調、來訪接待,凡是與驛站相關的事項,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驛站是社區通過舊房改造而成的,我家正好住在這附近,便接手了管理員的工作。”劉培秀表示,雖然每天忙個不停,卻感到十分充實,“社區老百姓多了一個活動場所,這是大好事,我忙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她笑著說。
一方小小驛站,匯聚基層治理智慧。網格驛站充分發揮了“將網格建在支部上,讓產業建在支部上”的黨建引領理念,著力構建“黨建+企業+網格”的綜合治理模式。“比如大生源牧場,是轄區內規模較大的企業,流轉土地有1000多畝。驛站建成后我們將企業也納入網格架構之中,在每月開展的驛站議事活動中,就可以對企業生產經營上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議事。”城北街道花園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顧海燕介紹,驛站的投入使用,對居民議事、黨員活動、企業交流、政策宣傳等方面的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真正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辦事就在“家門口”。
“此外,我們還借助江蘇好人、江蘇最美網格員宗青春,成立了江蘇好人宗青春工作室。工作室下設好人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顧海燕介紹,工作室旨在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好人善舉點亮道德燈塔、推動鄉風文明。宗青春也笑著說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他希望借助個人的一點影響力,與退役軍人、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群體共同建設花園橋社區的美好生活。
小事不出戶、瑣事不出格、難事有人解、大事聚合力,黨員網格驛站匯聚紅色力量、兜起民生幸福。“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驛站建設,做好黨建與服務融合,充分發揮黨員、企業、網格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社區的治理優勢、服務優勢,不斷提升服務居民、企業的質量和效能。”顧海燕說。(記者 張偉偉 通訊員 蔡夢玉 周錦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