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治理是關鍵。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喬木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與數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創新運用“智慧平臺”,有力夯實基層治理,為鄉村振興注入“智慧力量”,助力蓬勃發展。
以“數”為媒,提高基層黨建質量。實施“智慧黨建”工程,依托數字云平臺,利用遠程教育等形式,實現黨組織信息、黨員風采、村級活動等信息常態化展示,提供黨史知識學習、科技文化下鄉展示陣地,培訓農村電商人才,為鄉村黨員提供交流、學習、互動的數字化平臺,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同時緊扣凝聚人心、服務群眾要求,在“融合”上做文章、在“嵌入”上下功夫,積極開展黨員“1+1”亮牌工程,成立以黨員、村民代表為主的志愿服務隊共32支,推選“兩員”64人,志愿服務隊隊員119人,在全鄉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活動,主動為廣大村民解決困難事、煩心事,實現精準服務。
以“數”為媒,激發經濟發展動能。成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帶領各村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1-9月全鄉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89萬元。“智慧平臺”設立“特色農產品”“智慧農業”等模塊,經過審核后的農產品會上架到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農戶收益。凌塘村金銀花基地今年為村集體帶來20余萬元收入,帶動周邊群眾200余人,人均增收1萬元。金山村、東源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綠色、優質、穩創收”為發展準則,大力發展精致農業,創新引進黑糯玉米,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電商企業”模式打造農業產業品牌,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以“數”為媒,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喬木鄉立足實際需求,從信息惠民、村務管理、陽光村務、網格監督、互動交流等多個服務管理層面,通過“智慧平臺”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為鄉村振興發展插上了“智慧翅膀”。充分運用“智慧平臺”,加裝“防溺水4G云廣播系統”和報警等系統功能,提高防溺水監管力度,有效防范了溺水事故發生,讓孩子們平安度夏。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投入153個高清攝像頭,建成由高清攝像頭、網絡控制中心等組成的視頻監控平臺,全天候、立體式監控村主干道、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區域,實現鄉村數字化高效治理,建設平安鄉村。(記者 吳昊 通訊員 郭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