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非遺之美,俯拾皆是。春節期間,內容豐富的非遺展演系列惠民活動呈現四川劍閣大地。獨特的年俗、民風氣質、精神特質,表達了劍閣兒女在新的一年里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對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強盛的深深祝福。
在劍門關景區北游客中心,一場場精彩的劍門非遺表演正在上演。在歡快的鑼鼓聲中,醒獅歡騰起舞,向駐足觀看的游客拜年。
醒獅扭扭頭,福壽便無邊,醒獅抖抖身,吉祥就到家……激情四射的劍門醒獅表演引得游客紛紛叫好拍照,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了劍閣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
“很難得見道這種非遺表演,很有特色、很有年味,希望這種活動經常辦一辦,讓我們游客也飽飽眼福開心,開開心心過個大年。”趁著寒假,帶著女兒來劍閣旅游的何女士說。
劍門聞溪獅舞作為劍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寄托著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化石”,是劍門山區風土人情、生活習性、歷史變遷的載體,而在今天,也將繼續傳承與創新。
除了精彩的劍門醒獅表演,白龍花燈更是賺足了游客的眼球。游客楊先生直呼“游景區看非遺表演,十分過癮”。
白龍花燈是產生并流傳于四川東北部劍門山區的一種傳統舞蹈,它是集劍門山區眾多民間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它以千姿百態的舞燈為主道具,以變化莫測的“燈陣”為表演形式,以綜合大型的廣場群舞為手段,以民眾自娛自樂為目的,把劍門山區人民日常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形態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演出精彩不斷,游客熱情高漲、掌聲連連。在景區上演的還有耍中幡、雜技等。精彩紛呈的非遺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觀賞拍照,大家拿起手機和相機拍個不停,不僅記錄下一個個難忘的畫面,也記錄著劍閣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非遺表演進景區不僅提升了景區文化旅游內涵,更叫響擦亮“天府旅游名縣”的“金字招牌”,為古韻注入青春活力,讓八方來客領略劍閣味道。(記者 戚原 通訊員 王春波 蒲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