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遷白龜湖畔再創大業,做強尼龍產業深耕鷹城。
6月6日上午,首批入駐平煤神馬雙創基地的六家單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這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發展史上具有理程碑意義的大事。它標志著這家有著60多年歷史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從平頂山老城區遷入新城區拉開了大幕。
更更更重要的是,這也標志著平頂山這家最大的企業,根在平頂山扎得更深更牢了。這對我市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吸引人才、增加就業、商業繁榮、區域旺盛等都有莫大的益處。
【資料圖】
平煤神馬,你了解多少?
如果把河南比作一個家庭,那平煤神馬集團就是這個家庭中“三哥”。
平煤神馬集團,不僅是平頂山最大的企業,也是河南省排前三的企業。在“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平煤神馬集團以1706.69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榜單第155位。
2022年河南百強企業截圖
2022年中國500強企業截圖
平煤神馬集團,擁有平煤股份、神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4家A股上市公司,6家專精特新企業掛牌新三板。咱掰著手指頭數一數,看看全河南哪家企業能有這么多上市公司。
平煤神馬集團,有百余家子公司,遍布河南省8個地級市、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有的子公司還分布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平煤神馬集團,科技研發團隊強大,近幾年突破了氨基已腈、已二腈、對位芳綸、高純硅烷、區熔級多晶硅等許多關鍵原材料“卡脖子”技術,一大批高精尖產品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及跨國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從以上“業績”不難看出,平煤神馬集團的枝葉已伸向了全國,果實走向了世界。
一二線城市的誘惑很大
平煤神馬集團,生于平頂山,長于平頂山,但能否一直扎根平頂山?就前些年的情況來看,還真的不好說。
近些年來,在一二線城市虹吸效應及總部經濟浪潮的席卷下,許多大型及特大型企業為求得更好更快的發展,紛紛將總部從三四線城市移師省會及以上城市。
2018年,中國新能源電池行業頭部企業之一的中航鋰電,從洛陽遷入常州。
2021年,安陽市最大的國企安鋼集團總部,搬遷到鄭州。
2022年,就連河南大學也宣布注冊地由開封轉到鄭州,鄭州校區作為主校區。
比較難心的是洛陽,近些年來,有中鐵十五局集團、中航鋰電、中機十院國際工程公司、中鐵隧道局集團、中鐵隧道勘察設計院、機械部第四設計研究院等多家央企從洛陽遷出。若這些央企仍在洛陽發展,洛陽與鄭州的差距也不會越拉越大。
大企業總部往一二線城市遷移,對自身的發展當然益處多多。但對一座三四線城市來說,失去一家支柱型的大企業,對當地經濟的重創是難免的。
幾年前,民間多次傳言平煤神馬集團總部要遷往鄭州,不少關心平頂山發展的有志之士憂心忡忡。
假如平煤神馬集團總部真的遷出平頂山,那今后她投資的高端產業、她聚攏的技術人才、她帶來的商業聚集效應等,都將與平頂山無關了。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失去了平煤神馬集團,平頂山的經濟就相當于塌了半個天。
根,為何要深扎平頂山?
平頂山市是一座依煤而立、因煤而興的城市,是新第一個特大型煤炭基地。從1957年建市以來,累計生產原煤15.7億噸,在新中國的工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但資源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平頂山和平煤神馬集團昔日的輝煌,也帶來了偏短、偏粗、偏重的產業體系。在當前產業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發展路徑難以為繼的形勢下,如何實現動能轉型換道、產業創新升級,重塑平頂山工業強市的傳統優勢,已成為平頂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命題。
60多年來,平煤神馬集團也經歷了無數次風雨洗禮,但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時期的幾年間,也遭遇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煤炭產能過剩,剛性成本增加,行業壓價傾銷,環境制約突出,企業營利下滑的嚴峻形勢下,集團一度面臨經營困難、入不敷出的艱難局面。
轉換升級動能,拉長產業鏈條,走高精尖產品之路,也是擺在平煤神馬集團面前的一道重大課題。
在尼龍化工上做文章,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尼龍的主導產品包括尼龍66和尼龍6等多種材料,其下游產品不僅可應用于航空航天、高鐵、軍工等高端領域,更可廣泛用于民用生產生活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但深耕這一領域,做大做強尼龍產業,僅靠一家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僅資金投入這一項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平煤神馬集團的困難,也是平頂山市的困難。推動平煤神馬集團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是平頂山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
2016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圍繞尼龍新材料產業發展優勢,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攜手,共同建設“中國尼龍城”的發展戰略,創造性地推出了“三五三”政企合作高質量轉型發展模式。
“三五三”政企合作模式,即建立三項機制,深化五共聯動,實現三個提升。
“三個機制”:一是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成立由雙方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綜合協調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二是建立聯動管理平臺,實行聯合辦公,梳理協調解決具體問題。三是建立干部交流通道,協調解決平煤神馬集團的重點項目、重大問題的落地實施。
“五共聯動”:即園區共同建設、客商共同招引、項目共同謀劃、配套共同打造、人才共同引育。
幾年的合作共建,特別是“三五三”的合作模式的實施,讓中國尼龍城快速發展了起來。也讓平煤神馬的產業大量聚集在了平頂山這片沃土。
目前,中國尼龍城已形成了“一核兩翼”的空間布局,即尼龍新材料產業開發區作為核心區,高新區和葉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為兩翼,實現了煤化、鹽化、尼龍化工“三化一體”協同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尼龍城已入駐企業100多家,尼龍66工業絲全球市場占有率37%,穩居世界第一。簾子布產能世界第一,尼龍66鹽、工程塑料產能亞洲第一,己二酸產能亞洲第二,產品的國際、國內話語權日益加大。
2022年,中國尼龍城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到“十四五”末,全市尼龍新材料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
尼龍城一角
平煤神馬集團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
2021年,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706億元、利潤60億元、利稅117億元,創企業歷史最好水平。其中,平煤神馬集團在平頂山轄區內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29億元,占全集團的60%;利稅總額98.3億元、利潤52.3億元,分別占全集團的84%、87%。
在平頂山這片土地上獲得如此大的業績,把根深扎平頂山就成了平煤神馬集團的必然選擇。
我們可以把近幾年的事情串起來考慮一下。
中國尼龍城是2016年開始共建的。
2019年11月,平煤神馬集團就在新城區長安大道西段北側摘牌拿了兩宗地塊,一宗面積72畝,就是現在的雙創基地。另一宗面積57畝,眼下正在建蓋平煤股份礦區創傷研究中心。
2020年4月,平煤神馬平綠置業公司在以上兩宗地塊的北邊一下子拿下了9宗住宅類地塊,面積500多畝。擬建蓋上百棟住宅樓。目前已建成了一區和二區,七區正在建設之中。
顯然,從2019年起,平煤神馬集團深深扎根平頂山的決心就已下定了。
總部到哪里,哪里就興旺
從1955年平頂山第一對礦井諸葛廟(二礦)動工興建算起,平煤的“年齡”已有68歲。
68年來,平煤機關已搬遷了三個辦公地點,加上這次遷入新城區,算是第四次遷址。
可以說,平煤機關搬到哪里,哪里就會成為區域的中心,也會成為熱鬧的繁華地段。
第一個辦公地點位于衛東區寺溝村西井附近,即現在的一礦廣場北邊山坡上。那是1954年4月,當時還不叫平煤集團,叫平頂山煤礦籌備處。
籌備處的辦公用房就是一些草房,一群人擠在一起辦公。從籌備處1954年成立,到1955年諸葛廟礦(二礦)興建,再到1956年中共平頂山礦區委員會成立,籌備處的領導干部一直在這里辦公。
建礦初期老照片
辦公條件雖然極為簡陋,但籌備處旁邊很快就形成了一條東西百余米長,五六米寬的“商業街”。“商業街”是土路且高低不平,但兩邊擺滿了用席子、竹笆或油氈搭成了簡易棚,有肉蛋、蔬菜、水果、雜貨等攤點,也有郵局、書店、照相館、理發店、儲蓄所等。
1955年9月,平頂山第一個百貨商店在這里開業,這條“街”成為當年平頂山最為繁華的“市區“。
第二個辦公地點是諸葛廟村的北邊,大概是現在的優越路以北附近。1956年7月,礦區在這里蓋了幾排平房,煤礦籌備處也從寺溝的草房搬到了這里辦公。
礦務局當年辦公地址圖
同年、礦區共青團、礦區人民檢察院、礦區人民法院等機構先后成立。礦區人民醫院和平頂山劇院也先后在籌備處周邊建成。
平頂山劇院老照片
平頂山的“最高領導機關”搬到了這里,這里自然也成為人群的聚集地,為機關及人員提供服務的商業網點很快增多,這里又成了市區最熱鬧的片區。
第三個辦公地點是礦工路中段路北,也就是現在的辦公地址,大約是1957年建蓋的,三層高,局部四層,當時的礦工路上還沒有幾座樓房。
也是在這一年,平頂山煤礦籌備處改名為平頂山礦務局,平頂山市也經國務院批準成立。
隨著市區建設的全面鋪開,礦務局東邊的市政府辦公樓、路南對面兩層高的百貨大樓、西邊的平煤總醫院等都開始陸續動工興建,礦工路很快就成為了當時貫通市區東西的主要交通干道,礦工路南北兩側及以南區域也成為市區的行政、商業、娛樂中心。
礦工路老照片
隨后,礦務局機關周邊數百米范圍內也漸漸成為繁華鬧市,國營旅社、澡堂、飯店、糖煙酒店、五金交化店、紡織品門市部等先后開張,文工團、礦一小等陸續建成。
特別是1957年開建的工人文化宮,不僅建有舞廳、活動室、花房、八角亭,后來還建蓋了講座廳、露天劇場、燈光球場等。
屈指算來,平煤在這里辦公已長達半個多世紀了。
平煤神馬集團礦工路辦公樓照片
第四個辦公地點,就是剛剛啟用的雙創基地。
雙創基地建設用地72.7畝,規劃6棟建筑,總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概算投資7.6億元。一期工程A、C兩棟建筑,也就是6月6日交付使用的那兩棟樓。
二期工程B、D兩棟樓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封頂,預計今年年底前也能交付使用。
另兩棟建筑,雖然開建時間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建蓋是一定的,因為目前這4棟樓顯然無法滿足整個集團機關使用。
雙創基地航拍圖片
6月6日,首批入駐雙創基地的雖然僅有信息融合共享運營中心、人力資源等6家單位,但這里畢竟將成為平煤神馬集團“首腦”機關,隨著其他幾棟辦公樓的陸續建成,入駐雙創基地的單位將越來越多。
這兩天,位于雙創基地北邊一路之隔的湖岸新城項目一區12棟住宅樓,也正在陸續交房,二區19棟住宅樓也即將交付,業主也正是平煤神馬集團的職工。
單位遷了過來,職工及家屬也會陸續搬到這里居住,這個荒涼多年的片區,人氣會漸漸旺盛起來。
湖岸新城一區
有了人氣,配套設施的建設顯然要大大提速。
雙創基地,是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和平煤神馬集團共同打造的創新創業新高地,也是示范區西部商務區的起步項目。對這里的配套設施建設,無論是市里還是示范區都高度重視。
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淑雅在6日的揭牌儀式上表示,示范區將不計成本,竭盡所能在園區基礎功能設施搭建方面提供最大便利。
目前,雙創基地門前的祥云四路已修建了一半,雙創基地與湖岸新城一區二區之間的祥云三路也正在修建中。湖岸新城一區、二區北邊的祥云二路,以及雙創基地東西兩邊的秋實東路和秋實路,今年也都有望開工修建。片區內的中學和小學及商業網點也在計劃開建之中。
大企業總部,會產生聚攏效應
為什么一家大企業的總部搬到哪里,哪里就會很快熱鬧起來呢?
這是企業總部的“聚攏效應”帶來的。
平煤神馬集團是一家擁有十多萬職工的企業,加上家屬子女人口多達30多萬。占市區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平煤神馬集團與世界500強企業及跨國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就有40多家,與國內發生業務往來的企業和公司數以千計。
企業總部所在地,往往會帶來多種經濟效應。
一是,“服務業聚集效應”。大企業總部所在地,往往會吸引知識型服務業的聚集,形成為總部服務的知識型服務業產業鏈,如由通信、網絡、傳媒、咨詢等組成的信息服務業;由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基金等組成的金融服務業;由會計、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組成的中介服務業。不少實例顯示,一家大企業總部向一個區域遷移,都會帶動許多與其有緊密業務關聯的知識型服務公司隨之遷移。
二是“消費聚集效應”。一方面是企業總部的商務活動、研發活動以及保障商務活動和研發活動所必須的各種配套消費;另一方面是總部機關白領人群的個人生活消費,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購物等等,這種消費對于推動總部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用。
三是“人才聚集效應”。平煤神馬集團能夠發展成為一家跨區域、跨行業的特大型企業,與她的科技研發能力是分不開的。對高科技人才和高學歷人員的需求是長年的旺盛的。雙創基地,雖然是集團辦公的場所,更是為創新創業人員提供施展才能的平臺,它會提供大量的高智力就業崗位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才來此應聘就職。
四是“產業聚集效應”。準確地說,雙創基地本質上是一個大型的研發基地,近幾年平煤神馬集團之所以能能夠解決一個個“卡脖子”技術難關,與眾多的高技術供應企業和科技研發機構是分不開的。雙創基地的投運,無疑會有效吸引新型創新資源的聚集,形成緊密互動的產業聚集群。
可以預見,將來到這里聯系業務、提供服務、購銷產品,商務合作、技術研討的機構和人員不在少數。兩三年后,這里的酒店、飯店、銀行、商場、娛樂、公園以及寫字樓、研發樓等設施會雨后春筍般地出現。
平煤神馬集團既然開始搬遷了,這個片區的繁華還遠嗎?
編輯:LS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