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海航集團的上市公司隊伍又少了一個。
那就是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航創新即將退市。
此前,翼哥就多次提出警示:海航創新大概率要退市。
當然沉迷于炒作海航創新的人不會在意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自己是聰明人,自己肯定不會成為最后的接盤俠。
一、海航創新:海航集團第二個上市公司退市
6月8日,在停牌一個多月后,上交所發布《關于終止海航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公告》,公告指出:
因2020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海航創新股票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2年4月30日,海航創新披露了2021年年度報告,2021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9.3.14條的規定,經本所上市委員會審核,本所決定終止海航創新股票上市。
自本所公告本決定之日后5個交易日屆滿的次一交易日起,海航創新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退市整理期為15個交易日,首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其他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為10%。本所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后5個交易日內,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海航創新股票終止上市。
也就是說,海航創新已被上交所宣判了“死刑”:退市。
由此,ST海創(600555)成為繼ST東電后,海航旗下退市的第二支股票。
持有這只股票的網友一有機會趕快出逃。
想想多少人、多少公司為上市爭得頭破血流,在上市殼資源仍然是稀缺資源的今天,海航集團又損失了一個上市公司,浪費了一個上市資源,真是可惜。
二、海航創新曾遭爆炒
雖然海航創新將從股市中退市,連垃圾股都抵不上,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不過,海航創新這支股票,就是因為太過垃圾,而A股有炒垃圾、炒概念的傳統,加上海航集團整體破產重整,海航創新被很多游資盯上,一度被爆炒。
又是海航旗下規模最小的上市公司,小資金好搞,因此海航創新曾經引得股市一眾敢死隊虎視眈眈。
相關資料圖
海航創新年收入僅千萬元,虧損卻過2億元。
雖名曰創新,引人想入非非,實際是搞了一座山,收租金,搞旅游。
注冊地在海南,就粘上了自貿港概念。
注冊賽馬公司,就染上了賽馬博彩概念。
更重要的是公司除了這么點旅游資產,幾乎什么也沒有。
2019年度,收入1310萬,凈虧損1.919億。
2020年度,收入1514萬,凈虧損3.084億。
2021年度,收入1.17億,凈虧損2.36億元。
這樣的公司,在其他市場早就退市了,但在A股因為有概念,反而被爆炒一通。
2020年2月20日-3月19日的一個月內,共21個交易日。
且看海航創新如何上演大血洗:
8次漲停,兩個一字板。
3次跌停,一個大跳水。
在3月19日,漲停最高的3.73元之后,一路下跌。
其中5月6日之后曾經連續6個一字跌停板。
最終跌到1元。
在此之后,又拉了6個一字漲停板。
最高又漲至2.17,翻了一番還不止。
上面的圖,不是跌停,就是漲停,多少人虧得傾家蕩產,又有多少人賺得盆滿缽滿。
在2022年4月底停牌前的幾天,還拉了個一字漲停板,讓很多人想入非非,一頭就砸進去了。
三、爭奪海航創新往事
雖然海航創新如今沒人看得上,但當初海航與老股東爭奪海航創新幾乎是大打出手,甚至對簿公堂。
海航創新原名是上海九龍山。
1998年,創始人李勤夫與日本松岡株式會社共同發起組建了上海茉織華,并于1999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后來逐步轉型為旅游地產企業。
2006年更名為上海九龍山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李勤夫旗下4家公司受讓日本松岡株式會社持有的九龍山A股3億股,成為九龍山的實際控制人。
2011年3月,李勤夫將其持有的九龍山29642萬股A股,分別轉讓給海航置業、上海海航大新華置業,占總股本22.74%;與此同時,在B股市場,李勤夫方面以4200.98萬美元將9335.52萬股轉讓給香港海航置業。
交易完成后,海航置業以16.9億元總價獲得了九龍山29.9%股份,成為其大股東,李勤夫方面位列第二股東。
后來通過部分增持,李勤夫方面擁有九龍山20%股份。
不過,雙方的合作并不愉快,甚至開始了激烈的交鋒。
海航集團一直想將九龍山打造為旅游加地產平臺,將旅游及金融相關業務注入。
然而,李勤夫方面以轉讓款未全部到位為由,欲實際操控公司的日常運作,不愿交出董事長一職。
2011年,九龍山年度股東大會上,海航方面否決了8項議案。
李勤夫把持的董事會則解除了海航派駐的財務總監的職務以反擊。
2012年,海航置業追討李勤夫曾經短線交易九龍山獲利的2.5億元的收益,將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
在海航入主前的2009年2月到6月,李勤夫將收購過來的股權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平臺,累計套現2.5億元左右。
2012年,海航置業控股持有九龍山股東后,向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終法院判決李勤夫及利益相關方償還1億多美金的短線交易收益,案件在2014年8月8日就得到了判決,但一直未得到實際執行。
最終,海航申請執行,查封李勤夫名下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2388號217、218、219、220幢的房產,公開拍賣李勤夫旗下公司Ocean持有的海航創新流通B 股1.09億股。
雙方矛盾激化。
2013年12月,海航置業方面召開了201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并免去了李勤夫方面董事會成員職務,改選出以陳文理為首董事會及高管。
由于雙方的針鋒相對,九龍山戲劇性出現雙頭董事會局面。
有一段時間內,九龍山公告不斷,這廂陳文理為首的董事會公告剛出,那邊李勤夫為首的董事會也出公告,投資者搞不清楚到底聽誰的。
直至2014年初,因九龍山面臨退市風險,雙方選擇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2014年7月,九龍山新一屆董事會換屆選舉完成,郭亞軍為董事長,李勤夫為副董事長。
此后,海航集團派出至少4位對接人來對接九龍山的開發工作,李勤夫及其兒子李夢強保留董事會兩個席位,上市公司財務印鑒由雙方各指定專人分別保管一枚。
此后雙方的爭斗還未停止,重大資產重組也因此未獲通過。
2015年12月24日,在九龍山臨時股東大會上李勤夫、李夢強被踢出董事會。
此后,海航對九龍山開始大動刀,從變更注冊地址到更換公司法人、上市公司及旗下子公司更名。
2016年2月九龍山更名為海航創新,后公司整體遷址海南三亞,在海南開拓新業務。
不過,長達五年的對峙,使得海航創新錯失了大好的發展機遇,寒冬很快就來到。
海航創新遭遇的麻煩不斷。
股票被司法拍賣、被起訴、董秘被監管警示、負責人被紀律處分。
其中比較牛的事情,就是海航創新被股東大會否決的情況下,仍堅持將將主要資金存放于關聯公司海航財務公司,并且未及時披露相關信息。
此外,存放在海航財務公司2.03 億元,到現在也沒拿到。
搞了過去,就把1家好好的上市公司搞趴下,搞沒了,海航集團也是真牛。
想當初,海航集團曾擁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
海航控股、海航基礎、海航創新、海航科技、海航投資、渤海租賃、供銷大集、東北電氣、凱撒旅業、海越能源。
當然受海航整體拖累,10家公司中有7家被冠以ST退市風險警示。
分別是ST海航、ST基礎、ST大集、ST海創、ST海投、ST東電、ST海越。
如今已有4家易主:
ST海航、ST基礎、ST海越、ST凱撒
2家退市:
ST東電、ST海創
還剩4家:
渤海租賃、海航科技、ST大集、ST海投
剩下的四家公司,誰又能尋到白衣騎士,誰又會繼續退市,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