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信貸數據“塌方”
8月12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總體來看,7月份新增信貸、社融規模增量數據不及市場預期。
【資料圖】
專家認為,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出現季節性回落,反映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下降明顯。其中,6月貸款季末沖量形成一定透支效應、當前貸款需求疲弱、房地產市場波動等因素疊加導致了7月金融數據不及預期。7月企業融資仍然主要以短期資金為主,與6月相比中長期資金需求出現下滑,中長期資金需求動力不足,說明企業對未來經濟預期仍然偏弱。
另外,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再創今年以來同比增速新高,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速。
從分項數據來看,M2的增長主要源于權重排位第一的居民存款的帶動、權重排位第二的企業活期存款增速緩慢。其中,居民存款高增速反映了居民存款意愿的增強,同時也表達了消費意愿的低迷;居民存款與企業存款的增速差,反映了當前供給端與消費端之間的循環不暢,即較高居民存款不能通過消費轉化為企業流動性。
社融反映的是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需求,是金融機構的資產端;M2是企業和居民存放在金融機構的錢,是金融機構的負債端。兩者增速之差收斂一來意味著在金融機構不缺負債,流動性充裕的時候,面臨實體融資需求不足,意味著金融機構面臨著“資產荒”的處境,流動性充裕,但是可投放的優質領域較少。
央行開展4000億MLF+20億逆回購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2年8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8月16日MLF到期的續做)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
有專家指出,M2同比增速創6年高位,但新增信貸、社融放緩超預期,數據反映目前貨幣供應量足夠充裕,央行縮量續作MLF以穩定貨幣供應,釋放出央行呵護實體經濟、穩貨幣、寬信用的信號。同時,金融數據反映國內實體融資需求偏弱,央行調降MLF政策利率,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促進消費、投資穩步恢復。
受政策利率降息利好影響,股債市場均反應強烈。債市方面,國債期貨開盤,10年期主力合約漲0.37%,5年期主力合約漲0.20%,2年期主力合約漲0.13%。
賽道股王者歸來!
股市方面,A股三大指數周一早盤一度全部飄紅,創業板指數更是一度大漲逾1%。賽道股成為盤面的亮點:光伏板塊掀起漲停潮,TCL中環、晶盛機電、江蘇陽光、科士達、盤江股份等20余只個股收獲漲停;鋰電股不遑多讓,西藏珠峰漲停,億緯鋰能盤中一度漲超10%,天齊鋰業、永興材料、國軒高科等個股紛紛跟漲;儲能、特高壓、風電等概念也紛紛大漲。
在“強流動性弱復蘇”環境下,A股風格有望延續偏成長的賽道投資風格。一方面,央行調降MLF政策利率,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成長性行業效果顯著。另一方面,在國內經濟恢復勢頭邊際放緩的背景下,推進產業升級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包括光伏等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特高壓、智能制造等行業有望迎來政策的持續呵護。
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板塊周一表現搶眼,一方面受益于央行調降政策利率對板塊帶來的提振,另一方面,行業龍頭擴產、美國通過《2022降低通脹法案》均對光伏板塊形成較強的刺激作用。
近年來,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國內能源結構加速轉型,光伏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在雙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疊加光伏大基地和整縣推進光伏屋頂的政策,我國“十四五”期間光伏裝機量有望迎來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