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博華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華科技”)擬掛牌創業板順利過會。博華科技應收款和現金流壓力較大,毛利率波動明顯,卻始終在50%以上,預計其30倍左右發行估值,仍然有較大上漲想象空間。
博華科技擬募集資金8.5億元,計劃將用于智能運維產品生產基地智能化改造(0.98億元)、新一代裝備健康管理系統研發及產業化(2.11億元)、研發中心建設(2.48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2.93億元)。
截至2021年末,博華科技總資產5.6億元,8.5億元募資額超過其原總資產。
(資料圖)
如果用擬募資金額8.5億元對應計劃發行股份數量的1946萬股,則每股/發行價大約為43.68元/股,發行后總股本將提高至大約7800萬股,則其發行市值大約為25億元,在創業板中屬于中小市值公司。
根據業績預告,博華科技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53%;凈利潤為8647萬元,同比增長2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8060萬元,同比增長28%左右。
假如以其2022年度業績作為估值測算依據,則對應發行市值25億元,其發行市盈率大約29倍。
博華科技的主要同業公司包括容知日新、東華測試、中控技術、觀想科技和晨曦航空,截至2月10日,最新市盈率(TTM)分別為79倍、68倍、64倍、54倍和311倍,即便去除晨曦航空,均值大約為66倍,博華科技發行市盈率不到30倍,也意味著其掛牌后還有一倍左右的上漲動力。
此外,博華科技所在的wind“電子設備與儀器”板塊共計150余家公司,截至2月10日收市,市盈率均值(去除異常類公司)為43倍,中值也有36倍,博華科技和行業相比,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博華科技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專注于關鍵設備健康管理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軍工裝備與工業設備監控系統、健康管理平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中船集團、航發集團、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等央企集團。
2019年至2022年1-6月(報告期),博華科技前五大客戶收入合計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6%、65%、63%、57%。2020年,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以及國家管網集團都是前五大客戶。2022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取代A集團,成為第一大客戶,貢獻18%營收份額。
下游客戶實力顯赫,同時軍品銷售額增加,回款周期較長,這對博華科技應收款和現金流造成不小壓力。報告期各期末,博華科技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6338萬元、9931萬元、1.92億元和1.61億元,占總資產比例分別為37% 、38% 、35%和29%。
博華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45萬元、1206萬元、-4178萬元、-2571萬元,合計為-4698萬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8萬元、2911萬元、6866萬元和-2200萬元。從現金流角度看,博華科技近三年半經營活動不但沒有帶來現金凈流入,反而凈流出幾千萬元,缺少現金流支撐的利潤,值得投資者關注。
此外,報告期各期末博華科技預付款項余額分別為444萬元、400萬元、2449萬元以及3002萬元。以2021年為例,應收款1.92億元,預付款2400余萬元,合計超過2.1億元,經營現金流出4000余萬元也就不奇怪了。
博華科技銷售毛利主要來源于設備健康管理系統,占比分別為77.5%、43.7%、76.2%和86.9%。該產品的毛利率也并不穩定,分別為63.93%、57.52%、58.01%和51.1%。同時,技術研究與設備故障診斷服務毛利率分別為55%、59%、69.8%和45.5%。
期內,博華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2.84% 、64.42% 、60.57%和50.29%,盡管始終保持較高水平,但也存在明顯波動,2022年上半年比2021年要低10個百分點。與可比公司相比,博華科技整體毛利率要高于平均值,但低于東華測試和容知日新,卻也高于中控技術等,處于中等水準。
博華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暉,直接持有39.33%股權,其母夏淑玉持有4.64%股權,為高暉一致行動人,最終高暉控制43.97%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另一位持股5%自然人股東是江志農,其持股22.1%。江志農為創始股東,持股比例較高,卻并未出任公司董事和管理職位,其股票鎖定期為上市后一年內。理論上,江志農將更早套現。
在2022年6月和2022年9月申報稿中,博華科技員工持股平臺睿創恒匯(持股13.99%)鎖定期為12個月,后更改為36個月。睿創恒匯成立后,高暉曾擔任其執行事務合伙人(GP),持股有最大份額也是高暉,持24.4%份額,公司高管主要以此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公司股權。
直到2021年9月,閆賀才取代高暉成為睿創恒匯GP,其持有3.2%份額,真正發揮影響的應該還是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