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中藥業發布的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但這一增長主要歸功于并購,實際上自2019年被華潤收至麾下以來,江中藥業的盈利情況并未出現明顯改善。在業內人士看來,江中藥業主力產品健胃消食片的銷量多年下滑,且沒有新品成為下一代爆款,是其業績難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更需要重視的是,“重銷售、輕研發”的模式成為該公司未來發展路上的一大阻礙因素。
(資料圖)
營收利潤齊齊上漲
2022年,江中藥業實現營業總收入38.12億元,同比增長32.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6億元,同比增長17.87%;營業利潤為7.46億元,同比增長19.19%;利潤總額為7.51億元,同比增長20.52%。
江中藥業表示,2022年,江中藥業緊密圍繞戰略規劃,強化品牌勢能,豐富產品梯隊,加強研發布局,加快數字化轉型,深化精益制造,重塑組織內功,推動內生發展不斷優化,并購整合初顯成效。
公告顯示,江中藥業2022年營業收入增速較快的原因,主要系公司于2021年9月并購海斯制藥,2022年前三季度并表范圍增加所致。
2021年9月,江中藥業宣布,為了補充胃腸領域優質品種,做深、做寬胃腸品類“護城河”,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以股權轉讓及增資方式收購海斯制藥51%股權的議案》,決定通過公開摘牌方式取得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36%股權。
海斯制藥主要從事化學藥的研制,以治療型化學藥為主,具備生產生物制劑、口服固體制劑、小容量注射劑、凍干粉針劑、膠囊劑、顆粒劑等劑型和原料藥的生產條件。海斯制藥核心的OTC產品“貝飛達”為國家基藥目錄、國家醫保目錄產品,“貝飛達”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2020年銷售額在國內微生態制劑排名第四,在市場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這也是江中藥業成為華潤系后的第三份年度財報。2019年,華潤醫藥成為江中集團控股股東,并與江西省國資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以江中集團為發展平臺,將其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醫藥健康集團,帶動江西省醫藥產業創新升級。而作為江中集團的上市公司,這次交易完成后,華潤醫藥通過江中集團間接擁有江中藥業的權益超過江中藥業已發行股份的30%,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
主力產品逐年下跌
華潤江中(原江中集團)前身是江西中醫學院的校辦企業——江中制藥廠,創建于1969年10月,1998年重組東風制藥,組建江中集團,2019年2月華潤醫藥戰略重組江中集團,正式更名為華潤江中,成為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
而作為華潤江中旗下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江中藥業主要從事中成藥、保健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不過,成為華潤系一員后的江中藥業,并沒有迎來業績上的明顯增長。2019年,江中藥業營收為24.5億元,同比增幅為39.55%,但這主要是因為,在并入華潤前,江中藥業先后收購了桑海制藥和濟生制藥兩家公司,從2019年2月開始,兩家公司被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至于能夠更加直觀反映主營業務經營情況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江中藥業2019年-2021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分別為4.33億元、4.45億元和4.24億元,可以說其盈利能力基本陷入了停滯。
從連續幾年的財報中可以發現,江中藥業的主力產品健胃消食片這幾年的銷量一直處于下滑通道。十幾年前,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大火,電視里的廣告語也耳熟能詳:“孩子不吃飯,兒童裝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得益于此,江中藥業那幾年的業績也是扶搖直上,營收從2007年的11.69億元漲至2012年的31.92億元。
但經過幾年暴漲,健胃消食片的市場開始出現萎縮。2015年,江中健胃消食片銷量為2.14億盒,同比下降19.47%;2016年銷量為1.96億盒,同比下降8.43%;2017年銷量為1.97億盒,同比增長0.78%;2018年銷量為1.81億盒,同比下降8.36%;2019年銷售量為1.77億盒,同比下降2.11%;2020年銷量為1.7億盒,同比下降3.94%;2021年銷量為1.56億盒,同比下降8.34%。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認為,健胃消食片銷量下滑,一方面是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更重要的是,消費者需求發生了變化,消費主力群體年輕化,江中健胃消食片要到年輕人中去找方案,品牌年輕化、潮流化,讓年輕人也吃得消,完成從“貼胃”到“貼心”的服務升級。
大健康業務回暖
當然,江中藥業并不只是依靠健胃消食片這一個產品來維持生計。2019年開始,江中藥業便一直保持非處方藥、處方藥和大健康及其他三大板塊業務。
在非處方藥中,江中藥業除了健胃消食片這一主力產品,還有乳酸菌素片、復方草珊瑚含片、健兒消食口服液等產品,但多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這些產品很難成為頂替健胃消食片的下一個爆品。
乳酸菌素片是江中藥業非處方藥中銷量排名第二的產品。根據江中藥業2021年年報披露,乳酸菌素片一年內銷售5967萬盒,銷量提升18.65%,但早在2015年,乳酸菌素片的銷量就達到了3105萬盒,6年時間只增長了不到一倍。
江中藥業處方藥主要產品有公司本部的蚓激酶腸溶膠囊,控股子公司的雷貝拉唑鈉腸溶片、伏立康唑、注射用鹽酸溴已新、黃芪生脈飲、八珍益母膠囊、排石顆粒、腎寶膠囊等,但多年以來處方藥在江中藥業的業績中所占份額一直較小。
江中藥業大健康產品則主要包括初元、參靈草及胃腸健康類產品。初元產品包含復合肽營養飲品、蛋白粉等,其中初元復合肽主要由多種小分子蛋白的肽搭配研制而成;參靈草為高端滋補保健品,主要成分為西洋參、靈芝、冬蟲夏草;胃腸健康類產品主要包括益生菌、健字號消食片、八珍糕等。
早在2015年,江中藥業就曾向媒體表示,隨著消費者保健意識增強,保健品市場將迎來發展機遇,公司正在試點和探索中不斷清晰初元和參靈草的定位,聚焦復合肽品類打造復合肽代表性產品,通過嘗試互動營銷、上市新品規等方式探索參靈草產品的新模式。
但在2015年-2019年,保健品業務的營收分別為3.13億元、2.4億元、2.76億元、2.42億元、1.46億元,毛利率從2011年的58.87%下滑至2019年的46.06%。好在2020年-2022年,這塊業務終于有所回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87億元、2.45億元和1.79億元,都實現了大幅提升。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穩定,從2017年的148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84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75%,預計2022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江中藥業“重銷售、輕研發”的模式對于其可持續發展并不十分有利。
財報顯示,2017年-2021年期間,江中藥業銷售費用分別為5.84億元、5.03億元、8.69億元、8.16億元、10.31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5663萬元、2962萬元、4751萬元、5555.3萬元、8782.46萬元。該公司銷售費用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基本是研發費用的十幾倍左右。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企業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