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易簡財經
首款國產新冠特效藥官宣停產了!
3月24日,騰盛博藥發布公告稱,決定停止生產旗下控股子公司騰盛華創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并將資源轉向核心項目。
【資料圖】
據了解,這一藥物上市半年多時間,僅為騰盛博藥貢獻了5000多萬元的收入,而其投入的研發費用卻高達2億美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
截至今日收盤,騰盛博藥股價報4.55港元/股,跌9.18%,距離2021年最高點52.60港元/股,則已跌去90%。
去年賺了5000萬
3月24日,騰盛博藥在發布的2022年業績報中,公布了其新冠中和抗體藥——安巴韋單抗注射液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的停產消息。
騰盛博藥表示,公司將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進一步溝通,在完成必要的監管要求后,于2023年第三季度撤回生物制品許可申請。
不僅國內停產,國際上也將消失。騰盛博藥表示,公司正在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溝通,將在完成監管機構要求的行動后,適時撤回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易簡財經注意到,安巴韋單抗聯合療法作為“國內首個新冠藥物”,于2021年12月獲批上市,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癥風險的成人和青少年新冠患者。
但實際上,該藥在2022年7月才進入市場,也就是說,該藥“上市壽命”僅有8個多月。
財報顯示,在這8個月的時間里,該藥物出售給了全國25個省份、358家醫院,實現銷售收入約5162.6萬元,這也是騰盛博藥2022年的全部收益。
來源:騰盛博藥年報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騰盛博藥原CEO羅永慶曾表示,公司前后為之投入超過2億美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以確保研發和商業化的順利進行。
截至2022年末,騰盛博藥流動資產30.77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91億元。
就在3月27日,騰盛博藥方面向媒體表示,公司目前的現金流可以支持公司運營到2025年底。公司會將資源再次整合,重新轉向核心項目。
公司背后,大佬云集
資料顯示,騰盛博藥成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中國及美國。
作為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它致力于推進一些重大傳染病或疾病的療法,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等。
2021年7月,騰盛博藥成功登陸港交所,獲得了“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第一股”的稱號。后來,它的制藥領域拓展到新冠,還成了一只頗有名氣的“新冠概念股”。
這當然少不了資本的支持。天眼查顯示,IPO上市前,騰盛博藥已經歷3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4.9億美元,融后估值近15億美元。
而仔細看來,投資者包括紅杉中國、云鋒基金、高瓴資本等明星資本,可謂星光熠熠。
為何騰盛博藥能夠吸引這么多大佬?外界將原因之一歸咎于其創始人洪志博士及其匯聚的豪華的創業團隊。
洪志是全球傳染病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曾就職于葛蘭素史克、瓦倫特制藥等制藥公司,擁有25年的生物制藥經驗。
洪志的團隊成員也都來頭不小。如高級副總裁徐連紅曾就職于吉利德,是丙肝神藥夏帆寧和HIV新藥捷扶康的共同發明人;生物制藥部分負責人朱青,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邁克爾霍頓團隊成員。
除去研究新冠中和抗體藥,團隊最重視的方向就是乙型肝功能治愈和抗抑郁產品,其中進展最快的乙肝項目,均處于臨床2期狀態。在新冠藥物停產后,預計該公司將在此投入大筆資金。
騰盛博藥主要候選產品 來源:
騰盛博藥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6月,葛蘭素史克便發布了有關乙肝功能性治愈藥物的臨床2期分析數據,約30%的乙肝患者實現了“功能性治愈”,留給騰盛博藥的時間不多了。
停產潮即將來襲?
此次騰盛博藥停產新冠藥的消息,使其成為外界焦點。除此之外,該消息也讓其它研發新冠藥品的公司走至聚光燈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20款中和抗體藥物獲批臨床,國內在研治療新冠中和抗體藥物約有30款。
在國外,已有多款中和抗體藥物,因為療效不足,被停止使用。
早在2022年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便宣布,限制再生元、君實新冠中和抗體的使用。
2022年3月,葛蘭素史克和Vir Biotechnology聯合研發的新冠抗體療法,被宣布停止在全美8個州使用。
今年1月,阿斯利康抗體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也被撤銷了。這也意味著,在美投入使用的六款中和抗體集體“陣亡”。
在國內,綠葉集團、神州細胞、復宏漢霖等公司研發的新冠中和抗體,均處于二期臨床以前的早期研發階段,目前看來,其前路亦十分渺茫。
專業人士指出,可以預見,它們的投入和產出將嚴重不成正比,估計都會半路停產。
來源:微博
除去中和抗體,國產新冠口服藥的命運也存疑。
截至目前,國內共有五款新冠口服藥獲批上市,包含2款進口藥物和3款國產藥物,包括輝瑞paxlovid,先聲藥業旗下先諾欣,和君實生物旗下民得維等。
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這些藥品的“高光”逐漸遠去,更不要說處于在研階段的其它藥物了。在多款新冠口服藥已經上市的情況下,或許等到其“登場”之時,將在激烈的競爭中,陷入價格焦慮戰,市場機會也將大不如前。
來源:體外診斷網
結語
輝瑞用疫苗與P藥賺了幾百億美金,可謂盤滿缽滿,與此次國產新冠藥的停產形成鮮明對比,令人唏噓:原來站在風口上的,不一定都能高飛。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其實大流行疾病的藥物研發,確實可能遇到這樣的尷尬,就是先行者先賺到錢了,后來者剛研發出來藥物,病癥卻又遠去了。
不知道接下來,騰盛博藥能否靠著那能堅持到2025年底的現金流,研發出其它藥物,既能救人,也能讓公司活下去。
?END?
作者?| 飯團
來源:易簡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