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券商概念震蕩走強。截至當日收盤,東方財富(300059.SZ)漲14.28%,指南針(300803.SZ)漲13.12%,東方證券(600958.SH)漲8.68%,首創證券(601136.SH)漲4.49%,國聯證券(601456.SH)漲4.15%。
券商板塊為何突然啟動?其背后推動因素是什么?
去年券商業績普遍“承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4月1日,共有28家上市券商公司發布2022年年報。其中,在2022年實現百億元以上營收規模的券商有13家,占比不足50%。營收規模前五名分別是中信證券(651.09億元)、國泰君安(354.71億元)、中國銀河(336.42億元)、華泰證券(320.32億元)、中信建投(275.65億元)。
2022年,歸母凈利潤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213.17億元)、國泰君安(115.07億元)、華泰證券(110.53億元)、東方財富(85.09億元)、招商證券(80.72億元)。
歸母凈利潤超過百億元的券商僅有3家,分別是中信證券(600030.SH)、國泰君安(601211.SH)、華泰證券(601688.SH)。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券商公司出現凈利潤下滑的現象,目前僅有方正證券(601901.SH)和信達證券(601059.SH)兩家公司實現凈利潤正增長,其他券商公司幾乎都出現了凈利潤負增長的情況。
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97%的紅塔證券(601236.SH)表示,去年公司的自營業務持有的金融資產受到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減少,導致公司的凈利潤發生較大變化。
2023年有望迎來修復
雖然上市券商公司在去年的業績普遍承壓,但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推進,以及經濟的逐步復蘇,多家機構認為券商板塊有望在2023年迎來修復。
海通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的重大里程碑,標志著市場化時代的到來。預計在全面注冊制落地后,券商的投行業務和機構業務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則將直接受益于市場的擴容。
天風證券表示,金融監管架構迎來調整,證監會提級管理,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預計未來將出臺更多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利好政策。作為資本市場的中介,券商有望長期受益于注冊制改革和直接融資比重的提升。
南京證券則認為,目前,券商行業的業績低點已過,隨著經濟復蘇驅動市場回暖,券商的業績有望迎來底部反轉。此外,券商板塊現在的估值仍然處于相對的底部區域,待市場情緒逐步回暖后,券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的行情。
擁抱變化,持續開拓新業務
今年以來,證券行業發生的最大事件莫過于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實施。針對全面注冊制帶給證券行業的影響,華泰證券表示,公司將全面提升產品服務能力,迎接全面注冊制下的市場機遇,尋求快速發展。在全面注冊制下,投行的執業質量和業務穩定性都需不斷提高和強化。
華林證券認為,在全面注冊制的持續推進中,不同板塊的優勢企業不斷涌現,打造差異化路線、在特定領域逐步建立起優勢的企業有望贏得競爭。
在關注市場重大事件的同時,多家券商還積極開拓新業務。眾所周知,ChatGPT在今年持續火熱,部分券商公司已有布局相關業務。
據中信證券介紹,公司正在積極布局AIGC相關業務。近期,該公司上線了基于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的智能助手CiticsAI。未來將結合證券行業和公司內部特有的語料數據,全面賦能員工的日常辦公,提高境內外員工的溝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