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衛
(資料圖)
4月7日,久遠銀海開盤不久再度直線拉漲停,截止收盤,久遠銀海報于41元,總市值為167億。
最近5個交易日,久遠銀海收獲3個漲停,大漲60%,自3月13日以來,不到一個月時間,久遠銀海累計漲幅達到127%,市值增長了92億,而公司2022年凈利潤下滑了近16%。
久遠銀海大漲,還帶動了醫療信息化板塊。4月7日,醫療信息化板塊多股漲停,東吳證券研報稱,醫保數據有望放開,打開數據變現千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輪大漲前,久遠銀海股東平安資管、平安養老保險公告減持,另外,深交所緊急下發問詢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涉嫌內幕交易情形。
久遠銀海主營業務為醫療醫保、數字政務、智慧城市,是中國西部最大的行業應用軟件企業。
資料顯示:久遠銀海1992年起源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是國內最早涉足勞動保障領域的企業之一,一直專注于民生信息化領域,目前將業務領域拓展到醫保、社保信息化領域,2018年公司引入中國平安戰投開拓醫保和醫療信息化創新業務場景。
久遠銀海2022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2.83億元,同比下降1.79%;歸母凈利潤1.84億元,同比下降15.71%。
從近幾年財報來看,久遠銀河的業績變化不大,2019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收在12億上下波動,凈利潤在2億左右,2022年凈利潤還有所下滑,也就是說,公司的基本面變動不大,這一輪大漲主要還是政策或市場層面推動的估值變動。
久遠銀海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智慧城市與數字政務、醫療醫保,收入占比為48%,但公司所涉及的概念多,有32個。
從各交易平臺軟件來看,久遠銀海大漲,主要是炒作AI醫療、數據醫療概念,公司參與國家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創新工程”項目,另外,公司在機器視覺、自然語言等領域具備底層技術研發能力,在人臉識別等方面完成了AI技術研發和應用。
今年人工智能、大數據成為市場風口,久遠銀海趁著這股東風而起。3月13日,久遠銀海股價迎來首個漲停,在調整兩天后繼續漲停,隨后開啟了主升浪走勢。
在久遠銀海上漲途中,各路機構密集背書,多家券商發布看漲的研報,其中很重要一點是公司的醫保數據。
2023年1月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大數據賦能作為醫保改革發展的重要借力點,最大程度發揮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作用,更安全更積極更有序地用好醫保大數據”。
華鑫證券發布研報稱,國家數據局的成立預示著數據要素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們認為醫保醫療數據有望成為數據要素的場景之一。“久遠銀海為全國10余個省份近100個地級以上城市提供醫保核心業務經辦系統,醫保的市占率將近30%,未來將受益于醫保數據的商業化應用。“
東吳證券稱,從今年2月出臺數字中國規劃,到兩會期間新設立“國家數據局”,政府就是要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產業趨勢已經十分確定,我們預期數據要素的應用場景將會進一步放開,醫保數據領域有望成為第一個落地方向,久遠銀海是核心龍頭。
值得關注的是,3月31日,久遠銀海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平安資管、平安養老保險因自身經營需求,擬減持不超過244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6%)的公司股份,減持計劃自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后6個月內進行。
截止公告披露之日,平安養老險、平安資管合計持有久遠銀海股6.93%的股份,這次基本上是清倉式減持。公告稱減持股份的價格區間將視市場價格確定。
從時間點上看,平安資管等股東減持時間可謂精準,處于上漲起初階段,在公告發布15個交易日后即可大幅減持。
4月6日,久遠銀海發布股份異動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于本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股票異動期間,未發生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另外,公告還提到,公司實際控制人擬變更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變更,但該事項還涉及國資審批等相關流程,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久遠銀海發布異動公告后,深交所又對其發出關注函稱,股票交易觸及漲幅異常波動情形。
公司被要求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書面函詢,說明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是否計劃對公司進行股權轉讓、資產重組以及其他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并要求其書面回復。核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是否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是否存在涉嫌內幕交易的情形。
從龍虎榜上看,久遠銀海這一輪大漲,主要是游資、機構、外資主導,4月4日龍虎榜顯示:章盟主、華鑫證券上海蓮花路等席位買入,另外,深股通、兩路機構大舉買入。
從年報上看,有公募踏空了久遠銀海這一波行情。久遠銀海披露年報數據,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庚小盤價值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退出十大流通股東行列,此前基金持有547萬股,另外中庚價值先鋒股票型基金減持了120多萬股,中庚基金錯失這輪久遠銀海價值重估。而仁橋澤源股票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則進行了加倉動作。
對久遠銀海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