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ST中昌股價繼續跌停,這已經是公司股價接連13個交易日跌停,亦是公司收盤價接連11個交易日低于1元。這意味著,后續即便接連漲停,公司收盤價也將呈現接連20個交易日低于1元的狀況,觸發“1元退市”。
*ST中昌曾被稱為“大數據榜首股”,但由于公司基本面遲遲不能得到改善,公司股價近幾年繼續跌落,自上市以來最高價累計跌超97%。
到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股東戶數有2.15萬戶,較二季度末增加了770戶。
【資料圖】
*ST中昌提前確定“1元退市”
在2022年財報披露前,*ST中昌股價接連跌停,自4月4日以來已接連13個交易日跌停,4月7日公司股價初次跌破面值,由此也拉響了“1元退市”警報。
到現在,*ST中昌已接連11個交易日收盤價不足1元,根據相關規矩,若公司股票收盤價接連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交易所停止上市交易。
到4月21日收盤,*ST中昌的股價報0.58元。未來9個交易日,即使公司股票每日漲停,公司股價都無法站上1元。這意味著,*ST中昌已提前確定“1元退市”。
*ST中昌因2021年度財政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明定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施行退市危險警示。
公司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為1000萬元至1200萬元,2022年期末凈資產為-25000萬元至-20000萬元。根據交易所相關規矩,公司2022年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2022年底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將在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后被停止上市。
此外,根據鵬盛所初步的事務活動與審計危險評估,公司以往年度無法表明定見的相關事項、報告期內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查詢事項以及公司觸及訴訟、銀行賬戶被凍結等事項的影響尚未徹底消除,公司在采購、銷售、對外出資等運營過程中呈現的資金流向、去向、用處與金錢性質,形成的報表項目余額無法承認,以及訴訟和被立案查詢尚未結案。基于上述狀況,鵬盛所初步判斷,預計無法對公司2022年度財政報表及其附注等出具無保留定見審計報告。
關于公司股價繼續跌落的狀況,*ST中昌發布股價異動公告稱,公司現在生產運營正常,內外部運營環境均未發生嚴重變化,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嚴重事項。除了面臨的財政退市危險,公司未發現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影響的需要澄清或回應的媒體報道或商場風聞,亦未觸及商場熱點概念。
舊日“大數據榜首股”
*ST中昌的前身,是從事海洋漁業的“華龍集團”,2000年12月7日上市后,基本面就一直在盈虧邊緣,并于2007年4月底暫停上市,2009年頭康復上市。
2015年下半年,公司決定轉型大數據領域,爾后收買了主營大數據事務的博雅立方100%股權,之后又出資收買了云克科技、億美匯金,并將股票簡稱更名為“中昌數據”。
公司股票簡稱改名后,業績得到必定程度康復,但隨后業績又呈現下滑。自2019年至2021年,公司財報分別被出具無法表明定見、保留定見和無法表明定見的審計報告。
2022年財報,對*ST中昌而言至關重要,公司多次公告改變會計師事務所。3月17日晚,公司發布公告稱,擬聘請鵬盛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22年度年審會計師。鵬盛會計師事務所初步判斷,預計無法對公司2022年度財政報表及其附注等出具無保留定見審計報告。
常態化退市格式逐漸形成
2020年是退市新規首個適用年度,2021年23家公司完結退市,退市新規初顯威力。
2022年退市公司數量進一步增至50家,2022年退市的一大特點是財政指標退市案例增多,常態化退市局勢初步形成。
本年,到現在已有6家公司完結退市(中航機電因與中航電子兼并而摘牌退市)。此外,*ST宜康也已經提前確定“1元退市”;而由于三條退市紅線悉數觸碰,*ST吉艾也將正式踏上道別A股之路。一起,4月21日,因欺詐發行,上交所依法對澤達易盛、紫晶存儲啟動嚴重違法強制退市。
九龍證券認為,樹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簡化退市程序,完善退市規范,退市力度明顯加大,本錢商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愈加完善。注冊制與退市新規共同推動商場優化資源配置,“有出有進、優勝劣汰”的本錢商場環境也有利于進步上市公司質量,逐步形成健康商場環境。
全面注冊制下通過專業組織出資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全面注冊制下出資關于研究的要求會逐漸提升,優質公司可能會享有更多的估值溢價,價值出資將成為主流。相關于散戶出資者,組織出資者本錢實力和融資方面有優勢,且具有較強的風控才能和投研才能,愈加注重價值出資和長期出資,在商場競爭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因此,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將成為A股商場組織化進程加快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