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韭菜投資學來源:雪球
中證2000指數正式發布,目前已有10家基金公司上報的ETF申請材料獲接受,用不了多久就會有ETF上市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微盤股的代表,中證2000會和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一起,構成最基礎的A股寬基指數家族,做指數化投資離不開它,我今天把它的信息整理了一下。
1. 指數定位。這幾個指數主要就是按總市值大小來選成分股,彼此之間成分股不重疊。我列了當前各指數成分股的中位數市值,大家可以有個大致概念:
(數據來源:wind)
2. 行業分布,越大的指數金融占比越多。
(數據來源:wind)
和其他指數相比,滬深300里金融和日常消費的占比更高,行業分布向這兩個方向傾斜。
中證500在材料行業分布更高,而材料大多是強周期行業,會增強指數的周期性。
中證1000在信息技術、工業、醫療保健分布更多。
中證2000在信息技術、工業、可選消費分布更多。
3. 估值水平,越小的指數估值越高。這個現象是A股常態,小盤股一直享有較高的估值。
(數據來源:wind)
4. 指數表現,按照全收益指數計算,也就是計算了分紅再投資的收益,從2018年以來,表現由強到弱依次為中證200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
(數據來源:wind)
大致就這么個情況。這幾個指數并沒有哪個更好,它們就是各自代表一類市值風格。如果想分散全面配置A股,那這幾個指數的基金都可以來點兒,反正彼此不重樣。想做輪動的話也有空間,從以往的經驗看,大小盤風格不同時期互有強弱,是存在周期輪動的。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顧機構不保證以上基金投資組合策略一定盈利以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諾。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尚處于試點階段,基金投資顧問機構存在因試點資格被取消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