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柳州日報
“黨建+”破解“致富密碼”
(資料圖)
柳北區探索發展壯大“四種路徑” 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三千七百萬元
風景宜人的柳北區長塘鎮北岸村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全媒體記者 黃蕊 攝
柳北區沙塘鎮上垌村稻田長勢喜人。本報通訊員 黃姣 攝
柳北區石碑坪鎮大仙村的人居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本報通訊員 胡潔萍 攝
養殖巴掌大的牛蛙成柳北區鄉村新晉產業。
全媒體記者 江宏坤 攝
柳北區沃柑喜獲豐收,村民采摘沃柑供應市場。全媒體記者 黃蕊 攝
日報消息(全媒體記者江宏坤、通訊員張子巖)“2022年,柳北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3737.62萬元,同比增長45.24%;轄區現有10個行政村收入50萬元以上,超額完成市級目標計劃任務數。”1月31日,柳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蘇柳玉欣喜地說,“據預測,今年數據會持續增加。”
近年來,柳北區堅持黨建引領,全面實施“黨旗領航·實力強區”五大黨建創新工程,圍繞“建強薄弱、發展中間、鞏固先進”總體目標,充分挖掘資源稟賦,積極探索出“三產用地+”“特色產業+”“物業租賃+”“鄉村旅游+”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不斷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各項指標位居全市前列。
走進柳北區在建的白沙農貿市場,工人們正在工地上忙碌。“在區委、區政府牽頭幫扶下,我們村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在去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經超過千萬元的基礎上,今年還會再增加300萬元收入。”柳北區白沙村黨支部書記廖建忠介紹,村委抓住城鄉空間規劃發展開發機遇,利用“三產用地+”新路徑全面盤活村級三產用地,拓寬發展商貿市場新途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柳北區“因地制宜”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致富密碼”。
在各鎮發展的基礎上,柳北區全力打造全區3個鎮2個涉農街道35個行政村,力爭做到鎮鎮有特色、村村有產業,充分發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補助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金、技術投入,在“特、精、優”上下功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同時,柳北區還積極組織開展村級集體“三資”盤活整合,指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籌謀劃項目投資,采取資產、資金、資源“三資”入股與保底分紅的模式,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