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到浙大再到撈刀河,李波選擇在長沙建設動物文旅小鎮,用“好玩”振興鄉村
“小鎮青年就應有追求肯實干”
(相關資料圖)
李波創辦撈刀河動趣王國。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敏 攝
掃描二維碼看相關視頻
青年名片
李波,36歲,出生在安徽宿州埇橋區北楊寨鄉,浙江大學農業學博士。他輾轉于三個小鎮:皖北老家、非洲Kabuki鎮、長沙撈刀河。自詡“小鎮做題家”,他一直在做一道“題”:鄉村振興。親歷非洲戰亂中開荒種地解決饑荒后,回國創立動趣文旅集團,把老家“中國馬戲之鄉”埇橋的傳統IP,移植到生態秀美的長沙開福區撈刀河街道,做自己第一個動物文創旅游小鎮——撈刀河動趣王國,以產業導入實現鄉村振興。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卓
打個呼哨,非洲大羚羊就像見了老朋友,悠悠踱步過來,親熱地舔他一手口水。初見李波,記者以為這個有點“土味”的黑瘦小伙,是動物園的獸醫。沒想到卻是名校博士、鄉村振興學術帶頭人,投資運營的9大動物文旅主題項目遍布全國。
“我就是個十八線小鎮的‘做題’青年。”李波一路刷題考試,在浙江大學讀完本科、碩士和博士,做的都是一道專業“題”:農業。
讀研期間,他和同學來到非洲剛果(金)盧本巴希市的Kabuki鎮,幾個中國青年,把8000畝荒地開墾成瓜果飄香的大農莊,做成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典范。
在非洲種地、教書4年后,他又回到浙江大學,擔任浙江大學美麗鄉村研究所所長等教職。“守在書齋里,是解不出鄉村振興這道題的。”李波說,十指沾泥、腳板貼地的親身經歷告訴他,不論中外,不能只靠種田種菜,鄉村振興必須導入產業!
李波把“中國馬戲之鄉”的IP,帶出老家埇橋,帶到長沙開福區生態秀美的撈刀河畔,做動物文創旅游小鎮的新“題”,開設陸地、海洋明星動物萌寵IP主題樂園。
枕著AK47入眠 荒原變聯合國“南南合作”項目典范
李波說,和非洲人民同吃、同住、同下地,艱辛的4年是他做過最重要的一道“題”。
5000平方米連棟智能玻璃溫室、100畝連棟大棚、七大產業功能小區和13項重點農業工程……剛果(金)加丹加省盧本巴希大學農場,被建成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項目典范。你很難想象,12年前,這里曾是赤地遍野的荒原。
2011年6月,中國華友—剛果(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盧本巴希大學農場啟動。作為首個踏上非洲的浙江大學在讀生,當時在讀研二的李波來到這里。沒電、沒水,住在當年比利時人留下的百年破屋里,從建房到開荒,一切自己干。
“戰亂發生時,匪徒們就在農場門口焚燒汽車,子彈擦著頭頂飛過。”李波說,小鎮條件艱苦不可怕,怕的是戰亂和動蕩。當地時常發生叛亂,李波和同學枕著保安的AK47步槍入眠。
從本科到博士一路學農,如今卻創業運營不相及的動物文旅產業,李波說,很多本事都是在非洲練就的。當年他一人身兼數職:品種試驗、發電打井、規劃管理、市場推廣。要去贊比亞等鄰國采購農資,但海關有單人單次5000美元外匯限額。當地跨國金融手續費太高、時間周期長,要辦成事又不能違法,怎么辦?“我就學螞蟻搬家,一次帶5000美元采購費,反復過海關,一趟下來直接累趴下。”
小鎮青年惺惺相惜 撈刀河畔“做題”動物文旅小鎮
這4年,李波和同學們在地球另一端開荒種地,一度成為中部非洲國家華人農產品的最大生產供應商。
“然而,即便我們農場做到第一,也只能幫當地人填飽肚子。”李波說,要解鄉村振興大命題,必須導入產業,實施產業振興。
埇橋是“中國馬戲之鄉”,李波的不少親友從事動物保育和動物園經營工作。離開浙江大學教研崗位后,李波反復思考著產業導入方向,決定操持“祖業”。2019年,他創業成立動趣文旅集團,陸續運營起8個城市動物文旅項目。動物文旅和鄉村振興如何結合?這“題目”,他一直在找地方“落筆”。
“實事求是地說,還是在長沙,第一次受到地方干部自費款待我的禮遇。”李波說,長沙動趣王國擬選址在有“關公撈刀”美麗傳說的開福區撈刀河街道時,他禮節性拜訪街道辦事處。本以為到了飯點請對方是禮數,沒想到,在長沙客商真是“客”。
“您做文旅項目,應該先感受一下網紅長沙的氣質和熱度,再決定是否投資。”撈刀河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宏波發出邀約,自掏腰包,邀李波去長沙頂流夜市四方商貿城吃口味蝦。同為“85后”青年,李宏波也來自湖南一個小鎮,于是,小鎮青年惺惺相惜,李波感受到長沙人的快意江湖和辦事真誠。在產業導入、鄉村振興的話題上,兩個小鎮青年更是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李波很快拍板:“做題”撈刀河。
萌寵動物“引爆”小鎮 為全國4萬小鎮做產業振興“大題”
小鎮是青年的舞臺,青年是小鎮的模樣。
在李波看來,選址開福區撈刀河畔,首先基于這里清流繞村、山水輝映的優美生態環境,撈刀河街道美麗鄉村建設成就和產業基礎,以及長沙園林生態園的成熟景觀氛圍,都是不二的選址理由。最重要的是,這里的基層干部,充滿活力和干勁,正是古老小鎮的青春擔當。
李波的首個動物文旅小鎮剛“落筆”,就在撈刀河畔火了。萌寵動物們為小鎮“引流”的效果初顯。去年7月開園以來,吸引游客逾5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3000萬元,為周邊農家樂餐飲、住宿、休閑消費帶來逾10萬客流。
人生有如一個8字,兜轉往復之后,又尋回初心。小鎮青年李波,重回小鎮找到了復興小鎮之路。
“中國有4萬多個鄉鎮,符合我們基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動植物主題IP公園核心理念的小鎮還有很多。”李波說,要探索更豐富的動物文旅結合鄉村生態的產業振興之路,讓“好玩”振興鄉村。
青年說
長沙晚報:你心目中理想的小鎮和小鎮青年,分別是什么樣子?
李波:我的理想小鎮是“青年小鎮”,完整地將年輕人創業、生活、工作融為一體,如同撈刀河一樣,給青年舞臺,讓青年有為。小鎮青年,就應該有追求、肯實干,哪怕出身“十八線”小鎮,也要有帶著小鎮火出圈的追求和作為。
長沙晚報:對你所在的小鎮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李波:愿我的老家、非洲Kabuki和撈刀河街道,三個不同小鎮,擁有一樣的精彩!
“小鎮青年”系列報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