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我國茶葉主產區,湖北省今年1至3月出口茶葉5332.1噸,出口值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4%,位居全國第三。 眼下,湖北宜昌的茶葉核心生產區正迎來一年中的首個采茶季。去年夏天,這里遭遇了旱情。那今年的春茶有沒有受去年旱情的影響,收成如何?來看記者的探訪。
農技服務分隊指導茶農田管 茶園煥發新生在湖北五峰漁洋關鎮漢馬池村的茶園里,一叢叢茶樹青翠欲滴。茶農吳林軍穿梭于茶樹之間,動作麻利地將鮮嫩的茶芽摘下放入布袋中。而就在去年夏秋時節,五峰縣遭遇連續高溫干旱天氣,近兩萬畝茶樹出現干枯現象。面對嚴峻旱情,當地政府第一時間請來茶葉專家指導茶農進行茶葉田管。 按照專家的建議,當地立即組織了農業技術服務小分隊為茶農開展培訓,并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茶農進行田管。因為臨近公路,吳林軍的這片茶園就成了授課的課堂。湖北省宜昌市五峰縣茶葉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 付本鑫:枯到哪里就剪到哪里,一定要把現在枯了的剪掉,不然它會繼續引起茶樹往下枯。 老吳往年秋冬季只用上一次肥,去年,他往田里多施了一次。這額外多出來的肥料,是當地依托65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為茶農們免費提供的有機肥。此外,當地還依托專業合作社為茶樹購買了保險。經過多方的努力,今年一開春,茶園再次展現出生機勃勃的一面。不但茶葉品質得到提升,茶農們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科技賦能 茶產業轉型升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湖北宜昌現有的大多數茶園都是由茶農分散經營,一半以上的農戶茶園面積小于3畝,這種分散經營的模式意味著農戶們抵抗風險的能力不足。為了改變現狀,當地政府開始嘗試通過培植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的模式,帶動茶產業轉型升級。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旺季,臨近深夜,這家茶葉專業合作社還在加班生產。這家茶葉合作社成立了三十多年,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應用讓合作社兩萬多畝茶園正在發生變化。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第十九代傳承人 何建剛:我們的六大工序、77道工藝里面,實際上每道里面都進行了數字化,也就是叫非遺數字化。目前,宜昌正在集中連片推進標準化茶園改造,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
我國茶葉出口保持良好勢頭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葉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和出口額均位居世界前列。記者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國茶葉出口8.54萬噸,金額4.23億美元。目前我國茶葉已出口至126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在《中歐地理標志協定》首批互認的100個地標產品中,共有來自全國11個茶葉主產區的28個茶葉地標產品,出口總額約1億美元。來源:央視新聞編輯:霍然監審:郭平穩、徐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