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收成很不錯,心里很高興……”十里聞清香,五里見花黃。時下,會東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內的油菜地,早已褪去亮麗的黃衣,結籽飽滿,進入成熟的收割期。
(相關資料圖)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鉛鋅鎮岔河村位于會東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域。連片的油菜地里,油籽收割機轟轟作響,在地里來回穿梭,頃刻間,一片片豐碩的菜籽盡收“機囊”。
“園區建設起來以后,土地很平整,種起來很方便,我家種了6畝油菜,今年的收成很不錯,心里很高興……”鉛鋅鎮岔河村5組村民黃龍英邊扎緊裝油菜籽的口袋邊笑著對記者說道,“等油菜收割后,我們家馬上就要種玉米了。”
“使用機器收割后,每天大約能夠收割40畝,又高效又快速,減輕了勞動力,不僅提升了收割效率,也能把油菜秸稈粉碎后還田,作為后期肥料。”鉛鋅鎮岔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恩德告訴記者,“菜籽收割后,村民只需要進行晾曬后,就可以直接銷售,或者榨油銷售。”
該園區位于鉛鋅鎮的雙河、岔河和大橋河三河流域區,海拔1800至2000米之間,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水源豐富,以山地梯田為主依山就勢自然分布,面積約14904.36畝,耕地面積7265.39畝,核心區面積3553畝,輻射帶動周邊村落種植面積達15000余畝。園區以油菜和玉米為主導產業,采取輪作倒茬方式種植,油菜種植面積6200畝,玉米種植面積6540畝,集中連片核心區3553畝。
“我們依托‘大橋三河流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積極爭取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600余萬元修復東西兩條大堰30余公里、建設田間道路60多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3萬余畝,建成農事服務中心、加工中心,邀請農業專家進駐服務,整體機械化率達到82%以上,糧油核心示范區建成氣象、土壤智能化監測視頻系統兩套,現已成功創建州級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鉛鋅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鄭申高介紹道。
據了解,2022年油菜畝均產量達219公斤,玉米畝均產量達419.8公斤,畝產高于縣域同類作物平均水平14.65%、14.79%,糧油產業區域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會東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會東縣實施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之一。2021年以來,大力實施道路、水肥一體灌溉管網、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涉農項目,園區核心區內2個村已實現水、電、路、信“四網”全覆蓋,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積極推廣農機裝備,在土地翻耕、園地除草、機械點播、噴灑農藥、農資運輸、分揀加工等環節中使用機械化操作,油菜機械化率達到83%、玉米機械化率達到76%。并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規劃建設,普遍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推廣使用有機肥全覆蓋。
同時,園區按照“一核一環三區”建設布局,依托“優化一產建基地、強化二產搞加工、融通三產促文旅”的發展格局,建成了糧油初加工基地,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農戶為核心,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橋梁,以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為基礎,建立“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經營方式,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帶動1120余農戶增產增收,戶均收入增至27000余元。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會東縣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引領,以糧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穩定糧油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目標,按照“建基地、強加工、拓市場、創品牌”發展理念,奮力推動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質增效、企業轉型升級和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園區建設樣板,并依托潤豐糧油收儲公司創有“會農綠康”糧油品牌,糧油產量連年上升,標準化基地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縣將持續增添措施,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撂荒地治理,做到應種盡種,推廣‘煙+玉米、煙+油菜、煙+大豆、果+大豆’等糧經復合種植模式,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在糧油產業發展中統籌協調實施五良融合發展,加大科技技術投入,確保2023年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在穩定糧油一產產量的基礎上,在二產著重抓好農產品倉儲、加工、冷鏈烘干、物流、品牌創建等方面持續投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效益,在三產上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這篇文章,增加群眾的收入。”縣農業系統聯合機關黨委書記劉朝國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