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結論
4月21日,A股主要市場指數普遍延續昨日跌勢,呈現單邊下行的走勢。具體來看,主要指數無一上漲,上證指數收跌2.26%,深證成指跌2.70%,創業板指跌2.17%,滬深300跌1.84%,中證500跌3.31%,中證1000和國證2000分別大幅下跌4.06%和4.28%。行業指數層面,申萬一級行業全部收跌,基礎化工、鋼鐵、農林牧漁行業跌幅靠前。個股方面,僅有329家公司上漲,超過4400家公司下跌,其中127家公司跌停。A股成交8568億元,北向資金小幅凈流入9.1億元。
市場估值跌到什么位置了?我們對此進行了統計,結果如下:
1)主要寬基指數無論從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來看,當前估值多數已經降至歷史較低位置。目前主要指數沒有估值明顯偏高的,僅有創業板指的市凈率稍高于歷史中樞水平(分位數為59%)。
2)具體來看,科創50指數(2019年底發布)點位已跌破基點,指數市盈率、市凈率紛紛創下歷史新低。中證500指數在周期股強勁的盈利增長下,指數估值也普遍降至極低水平。以中證1000、國證2000為代表的小盤股和以恒生指數為代表的港股指數,估值指標也處在歷史低位。
3)分板塊來看,金融板塊估值普遍處于明顯偏低水平,房地產行業由于利潤受損市盈率被動拉升,但其市凈率也處于極低水平。科技板塊的估值性價比開始顯現。消費板塊多數細分行業的估值處在適中位置。醫藥板塊經過近一年大幅調整估值已經偏低。中游板塊估值分化較大。周期板塊正處于景氣高點位置,目前的低估值與高風險相伴隨。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海外市場大幅波動、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疫情擴散可能影響經濟等、產業政策變化。
報告正文
1大跌后各細分板塊估值位置
1.1主要寬基指數
在我們統計的10個主要寬基指數中,無論從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來看,當前指數多數具有較好的估值性價比。目前沒有指數估值明顯偏高(明顯偏高定義為2010年至今估值分位數大于85%,下同)。僅有創業板指的市凈率稍高于歷史中樞水平(分位數大于50%)。
具體來看,科創50指數發布于2019年底,當前指數點位已跌破發布日的基點水平,指數市盈率、市凈率紛紛創下歷史新低。中證500指數由于材料行業權重占比接近20%,在周期股強勁的盈利增長下,指數估值也普遍降至極低水平。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以中證1000、國證2000指數為代表的小盤股和以恒生指數為代表的港股指數,估值指標也處在歷史低位。
1.2金融板塊
金融板塊估值普遍處于明顯偏低水平,房地產行業由于利潤受損市盈率被動拉升,對于這類利潤大幅波動的行業,分析市凈率指標更具參考價值。可以看到金融板塊主要細分行業估值普遍極低。
1.3科技板塊
在我們統計的18個科技板塊細分行業中,從市盈率來看有11個行業估值明顯偏低;從市凈率來看同樣有11個行業估值明顯偏低。當前科技板塊的估值性價比開始顯現。
1.4消費板塊
消費板塊多數細分行業的估值處在適中位置。白酒、啤酒、乳制品、調味發酵品、美容護理等細分行業的各個維度的估值仍然高于歷史中樞。酒店餐飲、旅游及景區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收入、利潤雙雙受損,估值被動拉升。白色家電、紡織服飾、包裝印刷、造紙等細分行業的估值已經開始接近明顯偏低水平。
1.5醫藥板塊
醫藥板塊經歷過去一年多的持續調整,多數細分行業的估值已具備較好的配置價值。除醫院(醫療服務)、疫苗行業的估值稍顯偏高外,醫療器械、化學制劑、血液制品、醫藥商業的估值均已進入明顯偏低位置。
1.6中游板塊
中游板塊估值分化較大,多數行業目前估值已經合理。光伏設備、鋰電池、 水力發電等細分行業估值仍然高于歷史中樞水平。航空運輸、機場受疫情防控政策影響,利潤受損嚴重市盈率被動拉升。乘用車、火電等行業受供應鏈緊張或上游原材料漲價影響,利潤大幅受損,市盈率明顯提升。此外,港口、航運、物流等順周期行業去年利潤大幅增長,估值目前處于低位。通用設備、工程機械、軌交設備、電網設備等設備制造業估值普遍不高。燃氣、環保、摩托車等行業估值都開始具有吸引力。
1.7 周期板塊
周期性行業目前正處于景氣度高點位置,受過去兩年海外貨幣政策大放水疊加俄烏沖突帶來的供需失衡影響,商品價格迎來過去40年最大幅度的一輪上漲,周期性行業的利潤明顯提升,從估值來看,市盈率比市凈率反映得更明顯,鋼鐵、化工、水泥、有色金屬等細分行業的市盈率接近歷史極低水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周期股高景氣時期的低估值往往與股價高風險相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