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是河北省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傳統的資源類產業集群多,形成了冶金礦山裝備、軸承、自行車童車、鋼鐵深加工、玻璃深加工、橡塑制品、羊絨深加工、棉紡織深加工、煤化深加工等傳統產業集群。
邢臺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工業門類齊全,主導行業突出,20個縣(市、區)幾乎縣縣有特色產業,清河羊絨、隆堯食品、臨西軸承等46個特色產業集群,立穩了產業興市的“四梁八柱”。河北省107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中,邢臺占據20個,數量居全省第二。
(資料圖)
特色產業遭遇“成長的煩惱”
位于邢臺市東部的清河縣享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美譽,經過40多年的時間,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加工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羊絨紡紗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羊絨制品產銷基地。
清河羊絨產業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房間里放分梳機,草棚用來存放原料,家就是廠,廠就是家”,這樣的羊絨初加工作坊是很多清河人的記憶。到了上世紀末,從事羊絨分梳的家庭作坊越來越多,初加工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從業者們利潤微薄。“1989年,山羊絨的市場價一個月內竟由每噸80萬元下降到12萬元。”河北省昭友羊絨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茂成回憶道,起伏不定的價格讓大家意識到低端的初加工風險極大。
“成長的煩惱”在其他產業集群也存在。寧晉縣電線電纜產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40多年發展,已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電線電纜產業集群。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寧晉縣電線電纜產業質量始終在中低端徘徊,家庭作坊式企業多,產品同質化、單一化現象嚴重,高端產品少。
軸承是裝備制造業中極為關鍵的基礎零部件,但近年來競爭日趨激烈,臨西軸承產業也面臨著國際、國內大型軸承集團“雙擠壓”的嚴峻態勢,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
“這些傳統產業大多起家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都曾輝煌一時,但在發展過程中卻普遍存在‘低小散’企業多、同質化嚴重、產品更新慢、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等問題。”邢臺市工信局二級調研員葛建國說。
蹚出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
縣域經濟發展將吸引科技、資本、產業等加快向縣域流動,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點。“我們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深化科技賦能、人才引進、標準制定、品牌建設、工業設計、質量管理、企業上市、‘智改數轉’等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強化部門服務保障,壓實干部包聯責任,以縣域產業集群突破推動綜合經濟實力提升。”邢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宋華英表示。
實施“領跑者”企業培育行動,邢臺市對產業集群頭部企業加大幫扶包聯力度,幫助企業解決人才、融資、創新等方面具體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培育“領跑者”企業25家,積極推動形成“頭部企業(鏈主企業)+上下游企業”的產業鏈創新鏈生態圈,支持產業鏈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向高端邁進。
“這是我們的智能生產車間,20多條自動連線設備正在高速運轉,穿梭于設備間的無人駕駛小車,運輸鐵屑和物料。”河北誠為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師田培偉介紹。作為臨西縣精密軸承產業的鏈主企業,誠為率先進行智能化改造,先后投資2億元建起智能工廠,生產效率提高20%,產能提升33%,產品利潤率提高2倍。
繼誠為之后,臨西多家軸承企業先后引進200余臺智能機床,10多家規模軸承企業智能工廠建設正在推進,推動臨西縣軸承產業向高端制造和核心技術領域邁進。
立足縣域產業集群數量眾多但創新基礎相對薄弱的現實,邢臺市把科技特派員作為拓展產學研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截至目前全市46個特色產業集群216家“領跑者”培育企業成功實現了科技特派員全覆蓋。
“技改+創新”,推動特色產業加速轉型升級。邢臺市工信局創新工作路徑,建立《2022年度工業(技改)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加快全過程服務提升技改項目建設速度。2022年,全市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357個,同比增長19.8%,全年完成技改投資314.2億元,同比增長31.2%,連續9個月增速保持30%以上增長。
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從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起步,明達線纜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邢臺市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2022年,集團營收達13.75億元,上榜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明達線纜集團所在地寧晉縣,擁有電線電纜企業1029家,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近年來,為加速電線電纜產業集群規模化發展,寧晉縣不斷培育壯大重點企業,打造自主高端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去年該縣電線電纜產業集群營收達420.9億元。
“專業化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首要要求,創新則是公司發展壯大的秘訣。”明達線纜集團總工程師高青松告訴記者,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領域,首臺國產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初心號”上就使用著明達電纜。
如今,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正在成為邢臺市的科技創新高地。截至目前,邢臺市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主持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110項,有高新技術企業77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62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92家。
邢臺市南和區有“中國寵物食品之鄉”的美譽,年產寵物食品110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60%,是我國較大的寵物食品生產基地。“近年來,南和區持續給予資金支持,引導寵物食品企業加大技改投資,推動特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南和區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鹿建勛說。
“特色產業集群對縣域經濟的拉動效應十分明顯。”葛建國介紹,2021年,邢臺市46個特色產業集群營業收入4269億元;2022年,46個特色產業集群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800億元,超百億元產業集群達19個,其中寧晉電線電纜、信都裝備制造、清河羊絨、沙河玻璃4個產業集群超300億元。(記者 李杰 通訊員 閆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