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資金是源頭活水。近年來,各級金融部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金融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但在基層實踐中,仍存在涉農信貸產品少、審批時間長、村集體融資難的問題,影響了鄉村經營主體發展的積極性。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山西皇城相府集團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拴提出了具體建議。
一是加強創新“三農”金融產品供給。各類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金融機構,要堅持商業原則和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發揮自身地緣優勢,豐富涉農信貸產品,創新拓展抵押物范圍,探索開展農村集體資源資產、集體股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業務,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提高涉農信貸可獲得性。積極發展農戶信用貸款,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對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民個體等涉農經營主體,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推動鄉村振興領域各類新增貸款足額供給。
二是穩定金融惠農政策。農業農村領域投資收益周期較長,部分涉農經營主體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各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延期還款、分期還款、展期續貸、下調利率等方式,主動減輕涉農經營主體的還本付息壓力。特別是對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和相關項目貸款方面,要做好“脫貧不脫政策”,以實際行動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三是高效對接各類涉農經營主體金融需求。金融機構要強化服務意識,深化政銀企融資對接,加強與本地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經信、發展改革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深入鎮村實地調研,了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各類涉農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主動參與謀劃鄉村振興項目,宣傳惠農惠企政策,全力做好項目對接融資服務,簡化貸款審批流程,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記者 徐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