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我就會帶孩子來這兒玩,這里的風景、環境很棒,是讓人身心愉悅的好地方。”盛夏的傍晚,云蒸霞蔚,四川省青神縣市民帥女士與家人來到竹里稻香示范區,在這里散步、玩耍已成了她們一家子的習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竹里稻香示范區位于青竹街道新光村,是青神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市級示范片核心區和國家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區。竹里稻香示范區內引入的“天府糧倉數字農業管控平臺”,讓新希望孕育在育苗中心,讓新技術落地于高標準農田。
五谷豐登,不僅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以農業科技為支撐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竹里稻香示范區內的青神縣工廠化育苗中心總投資400萬元左右,于今年4月上旬完工并投產使用。截至目前,已育苗水稻約3000畝,預計可育苗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約5000畝。
每束光照都均勻地籠罩著每塊育秧田;管控平臺感知到秧苗缺少水分,就會自動噴灌;溫度和濕度可以實時監控并及時調整……這些工序在育苗中心里都能形成自動化、數據化的控制,通過管控平臺的遠程調控,實現了全天化、標準化、規模化的播種生產。
“以往培育秧苗存在著低水平重復的問題,氣溫、光照、土壤等任一因素都可能導致爛秧、死苗等問題?!庇缰行倪\營負責人徐杰介紹,建設“天府糧倉”的關鍵在于要加強糧食生產的韌性,運用科技力量賦能糧食生產,提升了糧食質量和出苗率,夯實了青神縣水稻增產增收的基礎。
既要“藏糧于地”也要“藏糧于技”。產好糧、多產糧離不開科技支撐,重點是田間管理。
稻浪滾滾,豐收在望,高標準農田里的水稻一望無際,長勢喜人。農戶們正站在田埂上,操控手里的無人機為水稻施肥,一旁的種植業主徐俊紅則在手機上查看田間地情。
“動動手指就能種地,比以往天天風吹日曬地勞作輕松多了。”徐俊紅感慨,過去種地缺乏精細化管理,容易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甚至減產,如今田間管理變得智慧高效。土壤墑情監測設備,能自動感知作物是否缺水;智能閥控出水終端,可根據土壤溫度、濕度自動澆水;孢子捕捉儀通過收集空氣中的有害菌孢子,提前發現病害苗頭……指尖觸碰的屏幕成為了“農具”。
“這個智慧農田系統能幫助我減少20%左右的生產成本?!毙炜〖t笑著說。
“我們在竹里稻香示范區建設了氣象、土壤、蟲情、墑情的‘四情’監測設備,動態監測作物生長態勢,專家成為農戶的助手,提供農技服務。”管控平臺專家王政介紹,隨著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未來農戶可以在手機上一鍵下單、一鍵購買農資,甚至施肥、打藥都能“一鍵”實現,推進現代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通過農業技能的輸出,青神縣聯農帶農,助力農民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進程。
隨著一項項技術在田間地頭扎根,農業與科技的融合不斷深化,“天府糧倉”的“含金量”不斷提高。
“智慧農田、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建成運用,對現代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了對農田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自動控制、專家指導等,真正體現了什么是現代農業。”竹里稻香示范區負責人蔣勇介紹,目前智慧農田系統已覆蓋農田5000畝,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推廣力度,在兩年內將運用面積增加到1萬畝,助力青神縣建設好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記者 戚原 通訊員 甄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