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除了錫南科技基本面在報告期內與“高成長”、“持續性”等創業板定位難符之外,其背后還有更多疑點待解和風險待釋。即便通過了深交所上市委的審核,也并不意味著其上市之路會由此變為坦途。更有可能的是,在接下來的注冊環節,才是對其IPO考驗的真正開始
(相關資料圖)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news)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陳渝川@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雖然在剛剛召開的深交所創業板2022年第52次審議會議上,無錫錫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錫南科技”)的IPO申請已經成功通過上市委員們的審核,但圍繞在錫南科技此次上市之行上的爭議卻并未因此消失或有所減緩。
“錫南科技IPO的審核結果業內比較關注,對于這一結果大家的看法也各不一。主要是錫南科技的情況的確較為特殊,也是近幾年創業板IPO審核中比較少見的案例。”來自滬上一家大型券商從業十余年的一位資深保薦人代表告訴叩叩財訊。
在過去的多年中,除較為特殊的科創板外,擬上市企業在IPO報告期中的基本面表現是衡量其是否符合上市標準的重要指標,尤其是針對以高成長創新創業型企業為定位的創業板而言,雖然對盈利要求不如主板,但企業的成長性與盈利的持續性,皆是關系到擬上市企業是否符合上市標準的關鍵。
但錫南科技,縱然在早前幾年中,皆有錄得了扣非凈利潤過億的高光時刻,但在其此次IPO的報告期內,其業績儼然已經開始“月滿則虧”出現了持續下滑,尤其是在2020年,更是出現了營收和扣非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尷尬”時刻,到了2021年,縱然保住了營收的增長,但扣非凈利潤卻出現了超過46%的同比“斷崖式”下滑。
據錫南科技公開的財務數據顯示,其2019年時,扣非凈利潤還依然保持在1.29億的高位,但到了2021年,其當年的扣非凈利潤僅僅錄得6030萬元,也就是說在此次錫南科技IPO報告期的三年內,錫南科技的扣非凈利潤下滑儼然已經下滑超五成。
“在過去的擬IPO企業中,報告期內業績出現如此大幅度下滑的情況是非常之少的,在前幾年的IPO審核中,以錫南科技的基本面情況,別說獲得發審委審核通過,可能還未到上會之時,便會因為業績下滑的問題而被提前勸退。”上述保薦人代表認為,正是因此,當錫南科技獲得IPO審核之機時,業內人士對于這一“特殊”的案例才倍加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錫南科技為一家主要致力于汽車輕量化領域鋁合金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其主要產品即為渦輪增壓器精密壓氣機殼組件,主要應用于汽車動力系統領域。
此次IPO,錫南科技計劃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以募集4.996億元投向“一廠渦輪增壓器核心部件產線升級擴產技改”、“二廠渦輪增壓器核心部件產線升級技改”和“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殼體等關鍵部件制造建設”等三大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也許正是在IPO報告期內的業績波動,早在2021年6月30日便正式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的錫南科技,在深交所前期的問詢審核中,也并不順暢,經歷了三輪問詢回復和一次落實審核中心意見后,足足等待了近14個月,才終于迎來了走上審議會議的時間窗口。
本來日漸羸弱的基本面已經讓錫南科技IPO充滿了爭議。再加上就在其即將上會審核的前夕,同樣申請創業板上市的天津藝虹智能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藝虹股份”)IPO申請遭到創業板上市委員們的否決,而藝虹股份遭否的主因則是其在報告期內業績和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導致上市委員們認為其“不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在此背景下,與藝虹股份同樣兼具諸多類似缺陷的錫南科技IPO卻意外獲得“通行證”,這無疑又使得外界對錫南科技IPO的推進更添幾分“揣度”(詳見叩叩財訊相關報道《“A股減持大王”家族隱現藝虹股份IPO:違行業特性嚴重依賴蒙牛 攜注冊制下創業板最低毛利率挑戰“三創四新”標準》)。
的確,諸多業內人士對錫南科技IPO過會的爭議并非憑空而起。
實際上,除了錫南科技基本面在報告期內與“高成長”、“持續性”等創業板定位難符之外,其背后還有更多疑點待解和風險待釋。
如錫南科技的主要產品為渦輪增壓器精密壓氣機殼組件,其產品頗為單一,此次IPO報告期內,錫南科技近9成營收皆來自于此。但須指出的是,在目前大力發展且儼然成為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以純電動驅動的新能源汽車無需配備內燃機,亦無需配備渦輪增壓器。而報告期內,錫南科技用于新能源汽車精密零部件收入占比不足 0.5%。
此外,錫南科技一邊在IPO申報材料中稱“公司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對于生產制造人員的需求增加”,但另一邊,據叩叩財訊獲悉,僅僅在錫南科技IPO的報告期三年內,其便大幅“裁員”近400人,這些從錫南科技中離職的數百人中,絕大多數為生產制造人員。
當然,即便通過了深交所上市委的審核,并不意味著錫南科技的上市之路便會由此變為坦途。
更有可能的是,在接下來的IPO注冊環節,才是對錫南科技IPO考驗的真正開始。
1)錫南科技IPO過會背后:業績、毛利率大幅下滑拷問“成長性”,近400人遭“裁”!
從營收和盈利能力來看,在過去的三年間,也就是衡量錫南科技是否符合IPO標準的報告期內,是很難讓人相信其具有高成長性的。
據錫南科技公開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其營收分別為68644.83 萬元、68072.51 萬 元和 75930.74 萬元,對應的扣非凈利潤則分別為12945.53萬元、11324.79萬元和6060.69萬元。
按照上述數據,2019-2021 年,錫南科技不僅扣非凈利潤在報告期內出現了超過五成的下滑,就連營收的年均的復合增長率也僅為 5.17%。
對于一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而言,這一系列指標有多低?
據叩叩財訊統計,在2019年至2021年間,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為19.5億、21.16億和24.73億元,平均復合增長率在12.6%左右。
也就是說,在IPO報告期內,錫南科技的營收復合增長率連創業板上市企業平均數的一半都不及。
加之扣非凈利潤三年內超過5成的下跌,這對于任何一家擬IPO企業而言,恐怕也更難言具有高成長性吧。
扣非凈利潤逐年下滑的背后,是錫南科技毛利率隨之而來的劇烈波動。
數據顯示,在2019年至2022年間,錫南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35.09%、31.61%和19.21%。
對于2021 年毛利率下降幅度較大。錫南科技給出的解釋是,“一方面系原材料鋁型棒材采購成本大幅上漲,另一方面系生產人員數量增加以及穩崗津貼發放使得用工成本增加”。
營收增長頹勢盡顯,扣非凈利潤逐年大幅下滑,毛利率頻頻走低。
這與在2022年8月2日被監管層否決的藝虹股份IPO所曾面臨的情況是何其類似?
同樣在2019年至2021年間,藝虹股份營收看似日漸增長,但扣非凈利潤卻躑躅不前,同時伴隨著藝虹股份那不斷大幅下滑的毛利率。
甚至如果僅僅看營收和盈利能力的“高成長性”,被監管層判定為不符合創業板“高成長性的創新創業企業”的藝虹股份,其基本面表現甚至可以說是優于錫南科技的。
據藝虹股份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在2019年至2021年間,藝虹股份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93641.86 萬元、103314.31 萬元、130615.02 萬元,三年間,其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 18.10%,不僅遠超錫南科技,也超過了創業板上市企業同期平均值。
在2019年至2021三年間,藝虹股份實現凈利潤分別為 5192.81 萬元、5102.77 萬元、6078.78 萬元,與錫南科技同期的持續下跌相比,藝虹股份也算在報告期內保持著盈利增長的持續性。
對于藝虹股份IPO被監管詬病的因依附大客戶蒙牛集團而存在的議價能力的問題,在錫南科技中也同樣存在。
產品單一且下游客戶集中的錫南科技,在其IPO申報材料中承認,其主要產品為渦輪增壓器精密壓氣機殼組件,主要客戶包括蓋瑞特、康明斯、石川島、博格華納、博馬科技、德國大陸等全球知名渦輪增壓器整機制造商。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銷售前五大客戶(按照同一實際控制人進行合并)的收 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0.94%、88.14%和 89.34%,“如果主要客戶生產經營情況發生波動、下游車型進行更新迭代或者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末期或主要客戶利用其談判優勢達成對公司更不利的交易條款,將對發行人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藝虹股份被判定為不符合創業板定位的其中一大依據——“報告期末專利全部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相對于錫南科技,其在此項指標上的境況并未優于藝虹股份多少。
誠然,專利數量對于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而言,最能直觀體現其技術的創新、創意和創造。
藝虹股份稱,截至目前,其獲得專利證書的專利共有 109 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 107 項,外觀設計專利 2 項,無發明專利。
對此,藝虹股份解釋稱“公司在前期發展中對發明專利申請工作未重視,加之發明專利的審核周期較長。公司從 2020 年起陸續申請發明專利,目前有八項在審發明專利”。
反觀錫南科技,實際上,截至其正式申報IPO之時的 2021 年 5月 31 日,錫南科技共有專利權 58 項,其中發明專利也僅有 1 項,其余皆為實用新型專利。
不過,幸運的是,隨著IPO審核的推進,2021年底,其又一項發明專利通過審批,使得其發明專利數量達到了兩項。
不過這兩項發明專利皆是在2019年之后才獲得。
即便如此,錫南科技的專利數量也是遠遠大幅落后于同行可比企業。
在招股書中,錫南科技選擇了旭升股份、愛柯迪、蠡湖股份、貝斯特、科華控股和華培動力作為同行可比企業,而這五家企業的專利數量皆已過百。
除了上述種種數據背后所表現出來的成長性和創新性的質疑外,發生在其IPO報告期內的又一項“異常”狀況,也讓人對錫南科技目前生產經營狀況的真實處境或生隱憂。
作為一家自詡“高成長性”的企業,在近三年內,一邊大喊“公司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對于生產制造人員的需求增加”,另一邊卻大幅裁剪生產制造人員。
這一矛盾行為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秘密呢?
據叩叩財訊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2019年初,斯時尚在籌謀IPO初期的錫南科技,其公司員工總數達1431人。
時間來到2021年底,錫南科技的員工總人數卻已經大幅縮減至1087人。
也就是說,至少有近400人,在錫南科技此次IPO報告期內“離職”或裁員,其中,僅2021年是錫南科技“裁員”的高峰期,僅此一年,便至少有近200人離開錫南科技,這被裁離開的200人中,絕大多數正是錫南科技口中說迫切需求增加的“生產制造人員”。
上述叩叩財訊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年底,錫南科技尚有總人員1255人,其中包括1010名生產人員,而2021年底,其人員總數則降為1087人的同時,生產人員總數則銳減至834人,同比總人數減少168人,而生產人員減少達176名。
“生產人員的在報告期內的大幅減少,和錫南科技所稱的公司規模擴大對生產制造人員需求增減存在一定的矛盾,這些生產人員的減少,可能是因公司難以留住生產人員而出現‘用工荒’,也有可能是公司為了上市節約成本而進行大幅裁員甚至可能是將原本的員工合同進行勞務外包化。”上述資深投行保薦人代表認為。
但無論是員工主動離職而出現的“用工荒”還是節約成本而進行的大幅裁員甚至是將員工合同“外包化”,都將或給錫南科技此次IPO帶來無法避免的風險。
2)注冊環節將迎更大挑戰
與同樣存在高成長性爭議的藝虹股份不同,錫南科技還是幸運地通過了創業板上市委的審核。
但正如上述所言,這并不意味著錫南科技IPO之后便會一片坦途。
諸多案例都已經紛紛例證,并非所有的擬IPO企業一旦過會便會上市無憂,尤其是在IPO前期審核中存在爭議的企業,在注冊環節鎩羽已并不少見。
據叩叩財訊統計,僅2022年以來,包括創業板、科創板在內,通過交易所IPO審核后提交證監會注冊的企業中,已經有12家企業終止注冊而上市失敗。
更多的爭議企業,成為了注冊隊伍中的“釘子戶”,雖還未撤回申請宣布終止,依然試圖以“時間換空間”,但遙遙無期的注冊之途,也在一點一點磨滅著其上市的希望。
在注冊環節失敗的擬IPO企業,一部分是被證監會質疑其是否符合相關的板性定位,一部分是因為業績和內控問題。
從證監會就擬創業板上市企業的注冊階段的問詢問題來看,證監會對相關企業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問題、持續經營能力、毛利率問題、確認收入、銷售費用、風險披露、經銷模式、利益輸送情形等幾大要點。
“按照證監會過往的注冊要求,錫南科技的業績和是否符合高成長性的創業板屬性問題,很可能將成為其在注冊階段的關注重點。”上述資深保薦人代表認為。
據叩叩財訊獲悉,目前被視為創業板注冊環節最大的“釘子戶”——北京挖金客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挖金客”),便是因為其業績的成長性和持續性問題,久久未獲得證監會的首肯(詳見叩叩財訊相關報道《IPO過會十九個月難獲證監會注冊!“釘子戶”挖金客四闖A股緣何“屢戰屢敗”:業務持續性質疑仍待榷 中原證券“項目”禍不單行》)。
早在2020年11月17日便正式通過深交所創業板發審委審核的挖金客IPO申請,在歷經了整整21個月后,至今依然未獲得證監會的注冊,這也使得其創下了A股注冊“難產”的一大紀錄。
在爭議聲中過會的錫南科技,其IPO注冊的命運又將遭遇何種挑戰?其將如何讓證監會認可其高成長性和持續性的解釋,其是否還能幸運地通關?
叩叩財訊也將持續保持關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