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第一個交易日高開低走,春節期間外圍漲不少,加上消費一番復蘇繁榮之表現。
但第一天還是拉跨。今天第二天,開始轉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好的是,成交額擴大。首日破萬億,今天成交額也有9002億。
外資還是一貫的買買買,北向資金昨日近200億,今天又凈流入101.44億。
截止到今天,今年以來各指數漲跌情況:
上證綜指 5.39%
上證50指數 6.55%
滬深300指數 7.37%
中證500指數 7.24%
創業板指數 9.97%
中證1000指數 8.34%
科創50指數 5.67%
恒生指數 10.42%
恒生科技指數 10.02%
港股市場漲得猛,跌得也狠。節后創業板等指數的漲跌幅與港股指數基本相當了。
今天有個指數漲得比較多,就是北證50指數,漲5.79%。主要還是“全面注冊制”消息面的影響。
跟蹤北證50指數的共計8只基金,還有之前發布的北交所主題基金等,可投資北交所。
北交所相比主流的主板、創業板、科創板,還是小眾化的場所。參與者少、流動性低。北交所的投資在于該板股票轉到主板的機會。從這些基金表現來看,業績佳者居少。
昨天群里討論,一家養豬企業虧損百億的事情。我比較好奇,其他同類企業盈利如何。
幾家歡喜幾家愁,牧原還是妥妥的一哥,2022年度業績幾乎翻番,凈賺130億左右。其他幾家企業有盈有虧。
當然大家也討論起,最近豬肉價格確實不高,還是挺便宜的。
豬,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周期行業。先不說當前時間點適不適合抄底,先來看看基金里有哪些工具。
主動+被動投資的“農業”基金,有23只:
這些基金主要跟蹤的指數或者業績比較基準:
中證農業主題指數(000949)
從滬深市場中選取50只業務涉及農產品、農用機械、化肥與農藥、畜禽藥物、肉類與乳制品等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深市場農業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中證現代農業主題指數(930662)
選取涉及農業用地流轉、農機、節水灌溉、農資服務、種子、養殖業,以及農業生產信息化、經營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農業智能機械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以反映現代農業類相關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中證大農業指數 (399814)
從滬深市場中選取涉及軟飲料、農產品、食品、農用化工、林業產品、農業機械、動物保健以及土地流轉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大農業領域相關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中證畜牧養殖指數 (930707)
從滬深證券中選取涉及畜禽飼料、畜禽藥物以及畜禽養殖等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以反映畜牧養殖相關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農業板塊算起來,應該屬于大消費行業里的必選消費。“農業”指數范圍比較廣,我們可以成分股出現了伊利、海天等,甚至大農業指數里還出現了光伏企業通威股份。想對比下來,中證畜牧養殖指數,集中度更高,含“豬”量更高。
選取了指數重疊的5只股,占比最多的還是跟蹤中證畜牧養殖指數的ETF。5家企業占比最多的有48.3%。市值最多的是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當然這只基金本身規模就比較大。
“豬糧比價”是個有意思的數據,簡單說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這是直觀反映生豬養殖成本收益對比關系的重要指標。
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1,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
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
1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1月16日~1月20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48∶1,連續三周處于5:1~6:1之間,進入設定的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
當豬糧比價低于5:1時,發布一級預警。
要想抄底的,可以研究一下這個指標。
至少也等一級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