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行家,事實說話。
(相關資料圖)
歡迎留言,如果認同,請傳播正能量。
在跨越第十二個年頭后,東方證券收到了證監會批文,將解散旗下投行子公司。
官宣投行解散
正值驚蟄時節,行家關注多時的東方證券吸收合并子公司東方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投行)事項,終于官宣獲準。
時間拉回到五天前。2月28日,證監會下發《關于核準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東方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暨變更業務范圍的批復》(證監許可〔2023〕425號),進行了如下批示:
證監會本次核準東方證券對東方投行的吸收合并。合并完成后,東方證券擬變更業務范圍,并修訂公司章程。東方投行將解散,旗下北京分公司變更為東方證券北京分公司,工商注銷等程序將在6個月內完。
3月5日晚間,東方證券發布公告,援引了證監會的批文。
對合并子公司事項,東方證券表示,旨在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有效提升業務拓展和客戶綜合服務能力。
曾與花旗合資
回想2011年12月,證監許可〔2011〕2136號批文,核準東方證券與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Asia Limited(簡稱:花旗亞洲)共同出資設立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花旗,即東方投行的前身)。
彼時,東方花旗獲批的業務為證券承銷與保薦。而其保薦資格則是在一年后的的2013年1月獲準。
合資七年后,東方花旗的外資股東花旗銀行選擇離開。
2019年初,東方證券董事會通過決議,收購花旗亞洲股權,收購價為人民幣4.76億元。這起收購案于2019年12月獲得上海證監局無異議函。2020年4月,東方花旗更名為東方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并納入全資子公司。
彼時,或許很少有人意識到,東方證券會將投行子公司吸收合并。
畢竟,現有的頭部券商中,華泰證券旗下的華泰聯合證券,申萬宏源旗下的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均是母公司和投行子公司分立。而在A股上市券商中,長江證券、方正證券、國聯證券、第一創業和山西證券旗下均有投行子公司。
就在2022年上半年,東方證券曾提及投行子公司的規劃。
股權投資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切實履行中介機構責任,做好資本市場“看門人”,準確把握企業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硬科技”屬性,以扎實穩健的工作和優質高效的服務,協助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加速推進產業的技術創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量質雙升。
債券承銷將堅持區域深耕的策略,搭建面向全國的客戶服務網絡,同時,加強集團協同,加大對優質大客戶的拓展,并挖掘其多元化需求,提升單個大客戶的綜合收入貢獻。未來,在回歸母公司后,投行承銷業務風險指標將得到優化、債券承銷業務牌照將實現統一,借助于集團的綜合實力優勢,債券承銷業務將實現進一步發展。
財務顧問方面,將專注優勢產業,著力打造在通信及半導體、先進制造類、化工、新能源、醫療、消費品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的業務品牌,主動引導實力買家放眼全球,大力發展跨境并購。同時,積極推進國內并購業務市場規模,為國內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本市場運作方案建議及服務。
言猶在耳,已是煙云過眼。
成立以來業績
自開門展業的2012年以來,東方投行完整的年度數據已有十年。
在2012年到2021年期間,業績數據曾有起伏,但在2019年以來連續增長。除創立之初外,東方投行保持了年年盈利。
截至2021年,東方投行累計營收73.74億元,其中投行業務累計68.67億元;累計凈利潤10.15億元。
據東方證券2022年中報,東方投行當期營業收入8.00億元,凈利潤1.09億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98億元,凈利潤0.76億元:兩項指標的同比增幅分別約為34%和43%。
總裁悄然卸任
在等待審批的過程中,已在高管列表中出席多年的總裁馬驥,忽然“消失”。
蹊蹺的是,行家并沒有在東方證券的定期報告和臨時公告中發現這一情況。查看中證協信息時,行家發現馬驥已經離職注銷,“去向不明”。
中證協顯示,東方投行現有7名主要高管。董事長由東方證券董事長金文忠先生兼任?,F任主要高管幾乎仍是原班人馬。此外,郝智明擔任前述北京分公司負責人。
與2021年報對比,法定代表人、首席執行官馬驥卻不在這份列表中。
行家曾經通過公開信息得知,馬驥早在2006年便登記執業于東方證券;2012年起,任東方投行總經理兼財務總監。2017年12月4日,原合規總監戴建國離職,由總經理其兼任合規總監。2018年6月,徐洋女士任合規總監,馬驥轉而兼任財務總監。
在這位投行“一把手”任內,曾經收到多次監管處罰。
2017年12月4日,上海證監局責令東方花旗整改,因現場檢查發現公司員工未取得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但實際行使高管職權。上海證監局在同一天對東方花旗首席執行官馬驥、時任合規總監戴建國進行約談。
2019年12月2日,上海證監局因馬驥在擔任東方花旗總經理期間,存在其他營利性機構兼職的行為,對其予以責令改正的處罰。同年12月17日,上海證監局點名東方花旗,未對聘任的總經理馬驥進行審慎核查,未能發現其違規兼職行為,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不夠完善,并責令東方花旗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
偉海精英數據顯示,馬驥于2022年6月卸任了東方投行高管職位。工商信息進一步顯示,2022年7月,東方投行發生了工商變更,他退出了董事會。目前,東方投行的法定代表人已變更為崔洪軍。
據中證協從業人員信息,崔洪軍是一位資深投行老將。他早年任職于華泰聯合。自2006年加入東方證券;2012年9月,他變更登記于東方投行,并于2013年1月獲得保代資質。
順便一提,自2004年以來,崔洪軍名下的投行項目多達14單。而他在東方投行簽署的項目中,就包括中金公司A股首發上市項目。
數百員工調整
東方投行的高管變動雖然悄無聲息,但接下來的可能是大面積的員工調整。
截至2022年底,東方投行有從業人員837名,其中保薦代表人184名,同比增長21.05%。行家曾留意到,在以投行著稱的券商中,這一同比增速僅次于申萬宏源承銷保薦。
從歷史數據來看,2013年東方投行首次披露了員工數據,共計257名,其中投行人員232名。而在2021年,東方投行有703名員工,其中投行人員614名。
這樣的人員規模,在證券行業其實并不多見。
雖然行家沒有在公開渠道發現東方投行的勞動爭議案判決,但監管還是“未雨綢繆”的出了如下要求:東方證券、東方投行應“做好客戶及員工銜接安置方案,確??蛻艉戏嘁娌皇軗p害,妥善安置員工,維護社會穩定”。
警示勤勉盡責
據中證協保代C類名單,2021年以來,東方證券有五位現任保代收到了監管處罰或自律處罰。
現有的處罰記錄顯示,涉及美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廬生物)首發上市,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之江生物)首發上市,華冠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冠新材)首發上市,以及江蘇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晨股份)非公開發行項目。
2022年11月,深交所點名東方投行在擔任美廬生物(下稱發行人)創業板首發上市過程中,保薦代表人郭建革、呂佳未履行勤勉盡責義務,未嚴格按照等執業規范的要求,對發行人研發人員認定及“三創四新”論證依據、發行人與經銷商客戶存在售后代管代發安排及收入確認準確性等事項進行充分核查,發表核查意見不準確。為此,深交所對兩名保代采取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
2021年12月,證監會點名李僅、張正平在擔任華冠新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保薦代表人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客戶類型、期間費用等事項的核查不充分。
2021年2月,證監會對東方投行出具警示函,認定其作為之江生物首發上市保薦機構,對發行人收入確認政策、固定資產、關聯交易和關聯方資金占用等情況的核查不充分,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深交所在2022年2月曾通報一起舊案的追加處罰:
2013年,東方投行擔任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傳媒)收購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現名上海香榭麗廣告傳媒有限公司,簡稱:香榭麗)項目獨立財務顧問。鄭劍輝、蔡軍強作為項目主辦人,未履行勤勉盡責義務,簽字的財務顧問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時隔多年,深交所對保薦代表人鄭劍輝、蔡軍強作出通報批評的處分,通報中國證監會,記入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
在此之前的2018年,證監會官網就曾以置頂公告的形式,披露過粵傳媒案的處罰:當時還是東方花旗的東方投行,被“沒一罰三”;兩名簽字保代“各罰10萬”。
從造假算起,已有十年,至今仍有投資者索賠事項。
據企查查統計,2022年以來東方投行有19份開庭公告,5份開庭傳票,5份裁判文書,涉及銀都文化,粵傳媒等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
隨著東方投行隱入塵煙,成為歷史名詞,東方證券將如何做好合規管理?其投行業務又會以怎樣的姿態,全新出發呢?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