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相關資料圖)
醫藥白馬跌跌不休,投資者被空頭錘的難受。
3月13日,康龍化成逆市下挫,盤中跌幅超過4%。截至午間發文,該公司股價約為55.17元,總市值約為657.2億元。
據了解,康龍化成是CXO板塊知名公司。它的業務分為四大服務板塊,包括實驗室服務、CMC(小分子CDMO)服務、臨床研究服務、大分子和細胞、基因治療服務,占營收比重分別為61.71%、23.4%、12.61%、2.06%。
自2019年上市后,康龍化成上演了一波大行情。2019年1月份至2021年8月份,康龍化成從5.45元(前復權)一路漲至162.77元(前復權),漲幅超過28倍。
彼時,推動股價上漲的原因一是業績增長。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康龍化成實現歸屬凈利潤5.472億元、11.72億元、16.6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4.30%、114.25%、41.68%。
原因二是當時的市場風格以“喝酒吃藥”為主線,醫藥股成為基金重倉對象。
不過,在康龍化成股價觸頂后,隨之而來的是熊市。從2021年10月份開始,公司股價進入震蕩下行空間,最低跌至46.57元(前復權)。當前最新股價相較高點,跌幅超過66%。
股價腰斬,原因一是業績增速放緩。2022年前三季度,康龍化成實現歸屬凈利潤9.611億元,同比下降7.59%。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康龍化成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3.12億元至14.45億元,同比下降13%至21%。
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康龍化成表示,“經歷過去幾年的復合約 40%的快速增長....未來三年公司總體收入增速會逐步穩定在20%-30%復合增長中樞.....未來三年利潤端的增速會高于收入增速。”
原因二是公司實控人、高管減持,抑制了市場做多信心。
不完全數據統計,在2022年8月30日至2023年1月29日期間,康龍化成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減持超過16億元。此外,從2023年以來,首席運營官樓小強、執行副總裁鄭北減持金額均超過千萬。
對此,有投資者在互動易上公開質問稱,“公司高管為什么一直減持?是不看好自家企業的發展嗎?”
康龍化成回復道,“公司高管持續堅定地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并將一如既往地踏實做好經營,用良好的經營成果回饋A+H兩地投資人”。
我們還關注到,近期機構也有減持動作。在2月1日至2月8日期間,摩根大通減持康龍化成H股,持股比例由16.03%下降至14.87%。
原因三是投資者對海外業務有所擔憂。半年報顯示,康龍化成來自北美客戶的收入占65.64%,來自歐洲客戶(含英國)的收入占13.59%。該公司在面對股民提問時則表示,“公司目前海內外經營正常有序”。
康龍化成后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